益江 在“生命禁区”架起“信息天路”
作者 张惠清
发表于 2025年9月

“让‘生命禁区’的群众用上稳定的网络,是我们移动人文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

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位于藏北高原西北部,平均海拔超5000米,为中国海拔最高县。在这里,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天气高达200天以上,每年有长达10个月的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

在这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土地上,有一位坚守通信保障的“移动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西藏有限公司那曲分公司双湖县移动分公司(简称“双湖县分公司”)经理益江。

多年来,益江带领着不到10人的团队,在面积达11.6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服务通信保障,而这个面积,相当于7个北京市。他们用行动诠释着移动人的使命与担当,在“生命禁区”默默耕耘,让这里的通信网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他们用脚步丈量雪山,以技术保障信号,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为双湖县的群众架起了与外界沟通的信息桥梁。

8月20日中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率中央代表团乘专机抵达拉萨,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这让益江深受振奋,备受鼓舞。“作为一名在双湖风雪里扎根多年的藏区‘移动人’,今后我将继续把相机在双湖的雪山草原间,以更坚定的脚步紧紧跟随着高原通信发展的脉搏,让数字的光芒穿透高原的严寒,照亮这片土地的每一个角落。”

踏上守护高原通信的征途

1992年,益江出生在西藏江孜县一个普通的农牧民家庭,家中六个兄弟,他排行老四。在他的成长过程中,青稞田铺展成的大地底色、江孜的风雪、牦牛脖子上的铃铛声……构成了他脑海中最鲜明的记忆。

每逢学校寒暑假,益江便化身成为父母农忙时最得力的帮手。夏天,高原的烈日毫无遮拦,晒得皮肤火辣辣的疼,他跟在父母身后穿梭在青稞田里,弯腰除草、捡拾麦穗,汗水顺着脸颊流淌;冬天,气温常常跌破零下20摄氏度,清晨七八点,他就裹紧厚重的棉服,赶着成群的牛羊去两个多小时路程以外的地方放牧。寒冷的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脸庞,有时还会遇上突如其来的雨雪,往往把牛羊安全赶回家时已是深夜,他的浑身早已被雪水和寒气浸透。

与土地朝夕相伴的时光,不仅在益江的成长轨迹上深深烙下了高原印记,更让他切身体会到农牧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用功读书,是唯一改变命运的途径。”父母的叮嘱像是一粒种子,在益江心里生根发芽。从那时起,他把对未来的期盼都藏进了书本里,勤奋踏实、刻苦学习,成绩始终在班里名列前茅。

对移动通信产生浓厚兴趣,始于一个生活细节。“记得身边大多数家庭还只有座机的时候,但有个别家境较好的人,经常揣着移动电话,随时随地按几个键就能实现通话。”这让他对移动通信事业充满了好奇,更渐渐生出了向往。因此,高考后,益江考入西藏大学工学院应用电子班。

临近毕业,当得知中国移动西藏公司开启招聘时,益江第一时间投出简历。“在西藏,移动通信不仅是联络工具,更是连接城乡、服务牧民的‘信息桥梁’。中国移动西藏公司一直扎根高原,为偏远地区搭建通信网络,助力民生改善。能在这里工作,既能实现我的职业理想,也能为家乡的发展实实在在贡献力量。”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对通信事业的热情,益江成功通过选拔,成为中国移动的一员,被分配到那曲市双湖县移动分公司工作。

“路途遥远”“海拔高”“环境艰苦”“缺乏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谈起距离家乡600公里之外的双湖县,亲朋好友话语里的担忧遮不住益江眼中的光。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