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担当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华章
作者 冯子妍
发表于 2025年9月

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青年和平大会致信时指出,希望各国青年“一起做和平理念的倡导者、和平发展的行动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青年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指明了方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重要标识性概念,深刻回答了“世界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作为“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广大青年应将个人奋斗融入人类共同发展的洪流,以青春之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展现中国青年担当,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

广大青年当以坚定信念 锚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坐标

理想信念是青年行动的灯塔和先导。青年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与践行,应当建立在对这一理念的深刻理解之上,方能筑牢坚如磐石的信仰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是一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历史依据,并深深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与实践探索之中。这一理念既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汲取了“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思想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理想世界的永恒追求。同时,它批判性地吸收了近代国际关系理论中合作共赢的合理内核,是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的创造性发展。

马克思曾指出,世界历史的形成使各民族从封闭走向相互依赖,这一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从古代文明的区域性交流到近代以来的全球性贸易,从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到战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建立,历史一再证明:对抗与分裂只会带来灾难,合作与团结才能实现共赢。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重视青年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也始终是其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革命战争年代支持进步青年参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鼓励青年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文化;从改革开放后大力推动青年国际交流,学习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到新时代明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将青年视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关键力量。中国共产党引领青年认识世界、融入世界,并最终贡献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青年既是历史的传承者,更是未来的开创者,要从这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汲取智慧,深刻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人类未来的负责任规划。青年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其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深刻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发展走向。坚定认同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核心价值,有助于青年在参与国际事务时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利己主义,在复杂国际形势中保持清醒,不为杂音所扰,不为错误思潮所惑。

广大青年当以问题意识 洞察人类共同面临的时代课题

敏锐而深刻的问题意识,是青年将理想付诸实践的逻辑起点。青年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需要以敏锐的洞察力把握时代挑战,在破解全球性问题中找准实践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