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平安,源自无数基层民警在琐碎与挑战中的执着前行,源自那份融入血脉的“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赤诚初心
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50.1平方公里的金盏乡曾因城乡结合部的复杂环境而治安难题频现。作为这片区域的守护者,金盏派出所所长张燕生凝视着办公室的巨幅辖区地图,三年前初来时的景象历历在目:彼时,队伍士气低沉,工作状态被动,综合考核排名靠后,在全局业务格局中一度处于相对薄弱的位置。
三年后的今天,金盏派出所已连续两年夺得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综合考评第一,并于2025年捧回“北京市模范集体”奖牌。短短三年,这支队伍实现从“被动干”到“主动干”、“抢着干”的跃升。这逆袭的答案,藏在这位所长破釜沉舟的变革举措中,更写在青年民警的热血担当里。在这个重焕生机的集体里,青年民警们用智慧与坚守书写着精彩答卷:姜华铭推动执法规范化改革,实现质的飞跃;韩峥以脚步丈量辖区,成为“盗非克星”;孙中旭创新管理模式,带领警队屡创佳绩……他们的故事,正是金盏派出所蜕变历程的生动见证。
“掌灯人”张燕生:党建铸魂,锻造模范铁军
张燕生的第一把火,从重塑队伍尊严烧起。翻新食堂,更换“粘裤子”的破旧座椅,在每层楼加装直饮水设备,为夏夜巡逻的民警配备车载冰箱……一件件实事暖了人心。更关键的,是搭建干事平台。他创建“一盏警灯”党建工作室,将“教育、活动、宣传、爱警、管理”五大职能融入日常,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在党建引领下逐步增强。
依托“一盏警灯”党建工作室,派出所建立“警法携手、联动解纷”工作机制,积极践行“枫桥经验”,取得良好法治效果,受到中央媒体重点报道和社会广泛关注。
工作室打造的党建宣传新平台,通过做深做实宣传发动、典型推树等工作,持续激发队伍士气活力,营造全警争先进、做典型的浓厚氛围,“所荣我荣、所衰我耻”的团结意识不断深化。至今,已有82篇报道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级媒体采用,36名民警登上中央级媒体,占全所人数的52%。老民警王世勋仍记得第一次上央视的情景:“没想到这辈子还能上央媒,感到特别‘有面儿’。”这份荣誉感化作工作动力,让他在社区调解纠纷时更有干劲:“老百姓看到新闻里的我们,再打交道时多了份信任。”
队伍有了精气神,重拳治乱便有了力量。针对金盏辖区人口倒挂严重、治安隐患突出、警情居高不下的问题,派出所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打什么,什么警情高发就治什么”,组建精干专班推进整治,发动各方力量不间断排查,深耕线索、高密度巡逻,保持严打严控态势。通过坚持打击防范“一体推进”,落实主场职责,派出所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打击防范考评,位居分局第一。
在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上,派出所主动谋变,清醒认识并分析执法办案中的短板弱项,制定“6章27项”考评奖惩办法,强化工作监督,推动执法质量明显跃升:2023年执法质量考评排名分局第三,较2022年上升18名;2024年取得分局执法质量考评第一的历史最佳成绩;2025年至今,执法质效考评每月均为分局第一。
用人上更是打破常规。韩峥、姜华铭、孙中旭等青年民警,在“用人所长”理念下各展锋芒。三年间,全所先后有3名同志被交流使用,8人得到提拔,功奖覆盖率达61.76%,队伍活力被彻底激活。“在这里,只要肯干就有舞台”,成为民警们的共识。
张燕生的办公室从不关门,民警们习惯找他聊线索。他看重民警的责任心和“灵性”,常说:“做警察得有刚性也得有韧性,太‘软’了镇不住,太‘硬’了容易失度,得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找对方法。”这位扎根基层30年、曾荣获个人一等功的所长,用独特的用人标准凝聚起干事合力。
如今的金盏派出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如同驶入正轨的列车持续向前,党建队建及业务工作均取得历史性成就和突破性进展。2023年、2024年,派出所连续两年拿下朝阳分局综合考评第一名。近三年,荣誉更是接踵而至:2022年荣立集体三等功,2023年获评首都文明单位、市局先进党支部,2024年荣立集体二等功并斩获北京市工人先锋号、北京市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多项荣誉,2025年再添“北京市模范集体”称号。队伍中人才辈出,1人先后荣获“第十一届北京公安杰出青年卫士”和“2024年北京榜样最美警察争创奖”,彰显出集体与个人共进步的蓬勃态势。
“筑基者”姜华铭:用规范标尺量担执法温度
2016年9月,从沈阳刑警学院毕业的姜华铭被分配至朝阳区东北部的金盏派出所。初入警营的五年,他扎根打击办案队,满心觉得“抓贼破案才是警察的本分”。直到2022年12月调任综合指挥室,他才逐渐领悟:“公安工作不止有硝烟弥漫的抓捕,更有润物无声的守护。”
所里将案管组建设的重任交给了这位“脑子灵、好钻研”的青年。面对部分民警“凭经验办案挺好”的质疑,姜华铭一头扎进市局文件里,结合五年一线办案经验,制定出涵盖警情受理到卷宗归档全流程的“6章27项”工作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