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轩:在这片戈壁上,我找到了想走的路
作者 郭亚冬 罗建东
发表于 2025年9月

戈壁是荒凉的,但心不能荒凉。只要梦想的种子还在,坚持耕耘,总会有开花的一天

巡检完设备,回生活点休息前,訾轩习惯性地在门口站了一会儿。

这个季节,南国芳菲已尽,地处西北的新疆吐鲁番高昌区却花期初始。訾轩所在的吐哈油田吐鲁番采油管理区葡北采油中心,离高昌区市中心30多公里。此时的他无暇赏花,心心念念的是那些散落在戈壁深处,同他一样忙碌的抽油机。

12年前,他从西安来到这里。12年间,驻站人员来一茬走一茬,只有他留在原地。

“后悔当初的选择吗?”“不后悔。”訾轩说,“在这片戈壁上,我找到了想走的路。”

“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20世纪90年代初,玉门石油基地三三区有很多五层建筑,其中一套一楼50多平方米的住房里,住着訾轩的爸爸、妈妈和他。说是3个人,其实每天能见到的只有母亲。作为油建公司员工的父亲,和大批玉门人正远赴新疆,参加吐哈石油会战,一年只有暑假能回来一段时间。

吐哈石油会战结束后,吐哈油田建立了自己的生活基地,大批石油人从五湖四海搬过来。母亲带着他和6岁的妹妹,与父亲团聚了。

高中结束,訾轩踏上了去西安科技商贸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求学之路。2010年大学毕业,他选择了留在西安。在西安北郊凤城路的城中村,入职一家私人物流公司,做起了监理。

公司处于创始阶段,条件简陋,一天三顿饭离不开炒豆芽、煮豆芽,以至多年后提到“豆芽”两个字他就反胃。从早到晚,他和工人们一起收货、发货、做报表。虽然很辛苦,但他时常憧憬着生活一天天变得更好。

然而,现实一点点将他的梦想消磨殆尽。经理向他许诺的涨工资、提职级,一次次落空。一年后,他又换了一家公司,情况依旧没有好转。每月工资1500多元,除去日常开支,所剩无几。更要命的是,他的职业规划逐渐成为泡影。

2012年春节刚过,父亲打来电话说,油田要招录一批市场化用工充实一线,只要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与其在外面漂着,不如回来落脚。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