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振洲 以勤补拙 攀登技能高峰
作者 朱海威 徐欣然
发表于 2025年9月

“尽最大努力做好技能传承和创新,继承发扬老一辈石油人严谨、专注、奉献的精神,跑好我们这代石油人的接力棒”

2023年8月26日,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的颁奖台上,一位身披绶带的青年,正接过大赛授予的金牌。全场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与其他来自各行各业的选手们相比,他的体型略显瘦削,脸上却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这位获得金牌的青年叫郝振洲,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金海采油厂的一名“90后”集输工。从2013年参加工作,到站在全国顶级职业技能赛场,郝振洲用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十年完成了从行业新人到“金牌赛手”的蜕变。

以勤补拙,“笨鸟先飞”厚积薄发

1992年,郝振洲出生在辽宁省台安县。不同于大众认知里豪爽的东北人形象,他从小就是个文静性子。刚进厂实习时,师父看着郝振洲笨手笨脚的样子,摇摇头说:“这小子没啥天分,好在肯下功夫。”这句看似平淡的评价,却像一记闷锤敲在心上。但郝振洲并不气馁:“我学得慢,那就多练几遍,记不住,那就多问几次,只要足够努力,总能得到结果。”

郝振洲的工服口袋里总揣着个磨得发亮的小记事本——操作规程的要点密密麻麻挤在页边,工艺流程的细节工整地列成表格,就连灵光一现的“小窍门”也被他仔细记录下来。这个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年轻人,一遇到老师傅就变成了“问题篓子”,追着问个不停。凭着这股“死磕”的劲头,这个曾经的“愣头青”渐渐练就了一手绝活,连老师傅们都要竖起大拇指:“这小子,有点东西!”

在基层岗位磨砺中,郝振洲深知:想要突破,就要趁年轻奋力一搏。2017年,他报名参加中国石油职业技能竞赛,第一次站上专业竞技的舞台。面对经验丰富的对手,郝振洲感受到了差距。从那天起,他卸载了手机里的游戏和短视频软件,训练场成了他的第二个家。“你们先去食堂”“你们先下课”“你们先回宿舍”——这三句话成了他的口头禅。每当夜幕降临,空荡荡的训练场上,总能看到他独自加练的身影。

本文刊登于《中华儿女》2025年9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