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人才培养三思
作者 崔海教
发表于 2025年9月

传媒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做好传媒人才的培养,传媒人才培养的关键有三点值得特别关注。

第一,传媒人才为谁培养。“传媒教育为了谁”这一问题,应当是传媒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人才培养为了谁?答案明确:为国家、为人民、为时代、为社会。若是传媒人缺乏对党的情感、对国家的热爱、对人民的情怀、对社会的责任,这样的人能力越强,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我们培养传媒人才的着力点,首先是厚植传媒人才根基的红色基因,使之爱国、爱党、爱人民,将来用传媒的力量推动时代前行,这是我们的基础目的,更是历史使命。

第二,培养何种传媒人才。对合格的传媒人才,我们有着多方面的要求。但有三点值得关注:一是“情”,即情怀,与前述“为谁培养人才”相关联。我们培养的传媒人才,一定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有深厚情怀的人才。若我们的传媒人才不爱党、对国家和人民没有情怀,那就是我们培养工作的失败。二是“德”,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的指示。我们应当考虑如何将“德”,即政治品德、职业素养、职业伦理,作为传媒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植入我们传媒人才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與论工作,强调新闻與论工作是定国安邦的大事。若定国安邦没有“德”,人才便容易走入陷阱。没有基本的职业道德与能力,那么这种人才会给社会、给治国理政带来重大危害。三是“能”,主要是四大业务能力的建设—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获取新闻信息需要我们走入基层,真正的新闻都在基层,只有将“脚力”培养起来,才有能力获取真正的新闻。眼力是一种对新闻的发现能力,好的新闻好比埋藏的矿产,需要独特的眼光去勘探、发现。水平较高的记者,处处都能掘出新闻;水平一般的记者,采访一圈仍可能空手而归。脑力要求新闻工作者对新闻事件及素材进行分析、提炼、加工,不仅能看到新闻事件的表象,更要洞察其背后的深层意义,并为党和人民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因此,必须着力提升脑力水平,持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建设。笔力是通过系统的传媒专业学习逐步培养提升的能力。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前语境下的笔力已不仅限于文字写作能力。具体而言,现代传媒人才需要具备“三头”的能力:笔头、口头、镜头。在多媒体的传播形态下,笔力实质上是一种融合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能力。这“四力”的培养体系与“情、德、能”共同构成传媒人才培养的核心维度。

第三,如何培养新时代的传媒人才。传媒教育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2025传媒年会传媒教育论坛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传媒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不仅是传媒手段的应用,一定意义上,标志着传媒业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如何适应、把握并最终推动这样的时代,需要我们在传媒教育中切合时代的特点,与时代同行。结合当前实际,笔者认为需要重点把握两个方面。首先,在师资建设方面,应当充分发挥科研的引领作用,通过对前沿实践的总结、提炼和升华,构建系统的传媒理论体系,并以此指导实践工作。科研工作,应体现出科研的引领价值。其次,在科技应用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及其他新兴技术迭代日新月异,我们绝不能排斥新兴科技,要更好地应用并将这些科技手段、方式与传统传媒教育内容有机结合,这也是此次论坛的主要议题,更是今后工作的探索方向。

传媒教育工作应牢牢把握这三个方面: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多元路径以培养创新人才,此三者既是传媒教育工作的重心,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把握和探索的课题。

(作者系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