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研究
作者 张慧 张才明 王昱雯
发表于 2025年9月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产业兴农”“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乡村产业振兴作出部署,强调“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产业振兴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诉求。当前,我国乡村产业在产业结构、资源配置和供需平衡等方面仍面临诸多发展瓶颈。在此背景下,《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乡村建设,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管理服务数字化,推进“互联网 + ”“智慧广电 + ”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作为媒体深度融合在基层的实践载体,县级融媒体通过组织重构与功能转型,逐渐成为连接城乡的信息枢纽。具体而言,县级融媒体承担着三重重要职能:舆论引导主体、综合服务载体和社区信息节点。特别是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县级融媒体作为主导性传播平台,通过与其他传播渠道的矩阵化联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县域媒体的角色定位正在实现从单一的信息传播者向多元化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型。县级融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核心特性,恰恰有利于破解当前乡村产业振兴中面临的三大痛点问题:信息不对称、资源碎片化和服务断层化,从而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创新性的发展思路。

为此,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背景下,笔者通过系统梳理县级融媒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实践模式,深入解析其创新服务模式与协同作用路径,为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提供融媒体解决方案。

一、县级融媒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创新模式

县级融媒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创新,本质上是通过媒介功能重构实现“信息链一资源链一价值链”的三链融合。在地化服务模式立足县域特色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融合化运营模式通过多元协同整合碎片化资源,服务化转型模式则直接介入产业价值链实现效能转化。这三种模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精准触达一系统整合一价值转化”的递进逻辑,共同构成县级融媒体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完整闭环。

(一)在地化服务模式:扎根乡土,精准匹配乡村产业需求

县级融媒体的在地性能确保信息与需求匹配,解决“谁来传播”的问题。在乡村产业振兴实践中,外部支持力量虽然能够为乡村发展引入多样化资源并优化治理效能,但其固有的外来性、分散性和阶段性等局限,往往导致参与行为出现精准性不足和持续性欠缺等问题,这与农民主体性的乡村振兴基本原则存在一定偏离。县域社会在文化形态、经济结构、地貌特征及空间分布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和差异性。这种独特的区域特质要求当地媒体必须扎根地方实际,培育具有本土特色的竞争优势。县级融媒体可以通过其独特的地理接近性优势,建立精准的信息触达机制,有效突破基层信息传播的终端障碍,在地方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枢纽作用。

1.本土化信息采集与需求的对接。县级融媒体通过构建本土化信息网络,有效解决了乡村信息传播的适配性难题。它通过县一乡一村三级信息体系和本土记者驻点机制,建立起覆盖田间地头的信息网,实时捕捉农户生产技术难题、产品滞销预警等问题。邵阳市北塔区融媒体中心依托全区的应急广播终端,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定时播报农产品信息,确保精准触达目标受众。针对滞销农产品,驻村第一书记带队制作短视频、微信推文等新媒体内容,配合广播循环播放,实现蓝莓园日均数百人的客流量。所有助农宣传均为免费服务,有效降低农户营销成本。此模式既快速打开了滞销农产品的销路,又提升了区域农特产品知名度。通过本土化表达和免费服务,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寻求帮助,使应急广播真正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有声力量”。

2.地方产业资源的整合。县级融媒体通过系统性整合地方产业资源,构建了区域特色农产品的价值提升体系。例如,邳州市融媒体中心通过整合区域内银杏等特色农业资源,依托“邳州银杏甲天下”客户端构建了完整的产业服务体系。该中心充分发挥百万级用户平台优势,联合农业部门和企业开发定制化功能,为银杏等农产品提供策划推广、品牌包装、产销对接等全链条服务。通过“融媒 + 产业”模式,不仅实现了年营收超5000万元的自我造血能力,更形成了以媒体平台为核心的区域农产品价值提升体系,成功将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获评2022年度江苏省县级融媒体中心“特色产业领域拓展”优秀案例。

3.在地信任关系的构建。县级融媒体通过构建双重信任机制,筑牢了乡村产业发展的社会资本基础。作为政府主导建设的官方信息传播渠道,县级融媒体提供的产业发展政策和市场动态数据具有天然的权威优势,能够有效增强农民的信任度和接受度。更关键的是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传播策略,报道本地致富案例,更能打造可信可学的本土榜样,带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发展家乡产业。这种信任建构机制使县级融媒体成为政府与农户间的政策传导器,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有效激活了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彰显了基层主流媒体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独特价值。县级融媒体以本土化方式重构乡村产业的信息生态,使产业政策、市场信号、技术知识能够以低损耗的方式直达生产端,为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提供了精准的传播支点。

(二)融合化运营模式:多元渠道协同,激活产业生态

县级融媒体的融合性有利于构建多元协作网络,解决“如何传播”的问题。县级融媒体通过资源优化配置、组织架构重塑和业务流程再造,深度激活新媒体潜能,建立“统一策划、集中采集、多元制作、全渠道分发”的运作机制,推动媒体融合从基础层面的内容技术整合向深层次的制度创新和产业协同转型升级。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