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纸媒加速向数字化转型,通过打造自有新媒体平台、入驻头部商业平台等方式,积极向新媒体平台拓展生存发展空间,与用户建立起联系。纸媒想要继续巩固壮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就需要进一步提升新媒体平台的用户黏性,聚拢忠实“粉丝”,吸引新生力量。2025年4月澎湃新闻刊发的《布局“第三空间”,澎湃新闻何以突破用户增长天花板?》一文中提到,澎湃新闻通过创新技术应用场景,打造全新智慧生态体验,与多家车机生态服务商、主流车企达成内容生态共建合作,推出“澎湃新闻车机版”应用产品,此外,澎湃新闻随车听产品还以小程序及快应用形式安装入驻50余个品牌车型,覆盖设备达500万辆。笔者以多家纸媒在新媒体平台提升用户黏性的实践为依据,从内容、技术、运营三个维度提出提升用户黏性的策略方案,为纸媒在新媒体平台进一步放大主流声量提供借鉴。
一、丰富优质内容供给,提升用户黏性的底层逻辑
在多样性的媒介生态下,优质内容仍然是稀缺资源,其思想性、可读性、独特性能带给用户精神层面的满足感,进而增强用户的信任度、依赖性和认同感。
1.全天候新闻直发,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提升黏性。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纸媒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革,最为显著的就是24小时在线直发。近年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纸媒在信息采集、处理、分发等各个环节不断优化流程,构建起多元化、立体化信息传播矩阵,进一步提升了新闻时效性,力求以最快的时间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信息需求,提升用户黏性。2025年4月,华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极端大风天气,北京日报社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大街小巷,持续关注气象变化,实地探访北京各级各部门安全防范举措,第一时间获取最新资讯,并迅速发布信息。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公众号相关推文介绍,截至4月13日20时,北京日报客户端发布相关稿件493篇,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微博微信发稿282篇,总阅读量超5亿次。北京日报社还特别推出“北京直击极端大风来袭”主题直播,通过多点位慢直播、同屏连麦、云图预警等多种采编和技术手段,全面呈现从“等风来”到“迎风战”的全过程。北京市民如果想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极端天气相关资讯,可以通过北京日报社各个新媒体平台进行实时关注。该直播还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等多家媒体转载,全网观看量超6000万次。
2.创新内容形态,吸引用户提升阅读体验。融媒体时代,传播内容不再局限于某一种形式,而是以图文、音频、视频、直播、H5、AR、VR等多样化形式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内容创新作为有效增强用户黏性的方式之一,可以触发用户的核心需求、吸引用户的兴趣点。据德勤《2023年数字媒体趋势报告》,当内容引入VR、AR等形式,用户在平台停留时长延长了 35%~45% 。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人民日报精心策划推出《新千里江山图》融媒体产品,该视频以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为创作背景,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创作理念,采用青绿山水中的传统国画技法,综合运用三维模型 ⋅+ 场景CG等新媒体技术,将新时代十年的发展成就和奋斗故事融入名画之中,生动展现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顽强拼搏,砥砺前行,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中国记协网显示,该作品发布后迅速引爆互联网,话题#新千里江山图#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微信不到半小时阅读超过10万 + ,视频号突破双10万 抖音话题词#新千里江山图全网上线#飙升至热点榜前三,快手话题#新千里江山图来了#登上热搜第四,视频全网播放量超6.6亿次。
3.打造爆款品牌IP,聚拢忠实“粉丝”。纸媒作为党和政府重要的宣传阵地,具有很强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纸媒应明确自身定位,注重品牌打造,不断提升用户黏性。“长安街知事”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的新媒体拳头产品,秉承“提供靠谱的政事分析、解读注意不到的新闻细节、脑补有趣有料的政治常识、提供走心的时政新闻”的新闻理念,兼顾口碑与流量,把看似高大上的时政报道以接地气的语言予以呈现,通过微信、微博、北京日报移动客户端、PC端等媒体形态传播,形成覆盖全网、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由此吸引了一大批优质、垂直、忠实的用户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