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共创”时代 AI动画的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作者 丁倬群
发表于 2025年9月

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变分自编码器(VAEs)等深度学习模型的突破,为动画的内容生产和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机遇。AI技术能够自动生成具有特定风格的动画画面,快速生成具有多样化风格的角色模型等,在动画画面绘制、特效制作、场景构建与角色设计、辅助故事情节创新等各环节广泛应用,为动画内容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AI技术提高了动画产业生产率;通过分析观众喜好提供个性化创作建议,动画产品可以开展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实现内容的在地化发展,特别是在海外传播方面提高作品的接受度,推动中国动漫IP的全球化传播。国产动画电影《神弦曲-猫儿与时光铃铛》中接近三分之二的场景都是由AI技术生成。AI动画片《千秋诗颂》、AI系列动画短片《山海经》的热播,给中国传统文化IP带来了新活力。

AI动画要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了解AIGC技术本质,坚持内容为王,坚守作品文化内核,将独特的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主动适应“人机共创”的常态化工作模式,培养技术与创意复合型人才,为动画行业注入新活力。

一、AI重塑动画内容生产全链条,开启“人机共创”新模式

AI能够创意生成动画故事设计,缩短前期策划时间。通过数据驱动、智能推理、情感分析等多种手段,AI为动画情节创作开辟了新思路,根据场景角色智能生成相应特效,增强视觉冲击力,探索无限创意空间,开启“人机共创”的全新模式。

1.AI赋能场景构建与角色设计,拓展内容创意空间。在动画场景构建方面,AI可以通过分析大量的图像和视频数据,学习不同类型的场景特征和细节,自动识别安排场景中的物体和元素,确保布局的合理性和美观性,生成逼真的场景模型。在动画角色构建方面,AI通过收集大量的图像和视频数据,学习并理解角色的特征和动作模式,自动生成具有特定风格的角色模型,并能够提取角色主要特征,优化角色面部表情、体型、服装等细节,使角色更加逼真自然。例如,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依托“央视听媒体大模型”,推出AI动画片《千秋诗颂》。该动画作品利用AI技术,将传统的水墨画风格应用于现代动画中,成功地将古诗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转化为生动逼真的动画场景。在首集《别董大》的画面中,城门的造型设计参照了唐代丹凤门的样式,房琯府上的熏香炉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透雕忍冬纹五足银熏炉”造型。主创团队在收集了相关文物的照片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了风格化处理,从而创作出了具有国风韵味的画面。B站UP主“AI疯人院”推出的《山海经》系列动画短片,通过AI分析大量传统神话故事和图像数据,生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神话特色的角色模型,使角色更加符合故事背景和文化特点。

2.AI助力动画故事创意生成,开拓情节发展新思路。AI技术正深刻改变着动画故事的设计和策划过程,为动画创作者的前期策划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支持。在数据驱动的故事创意生成方面,AI可以分析大量的文学作品、电影剧本和历史数据,提取常见的故事模式、情节结构和人物关系,生成新的故事创意和大纲,为创作者提供丰富的灵感来源。在情节发展方面,AI通过深度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理解故事的逻辑结构和情感发展,自动生成情节发展路径,帮助创作者在遇到创作瓶颈时找到新的灵感。例如,在2024年第八届中国科幻大会上,《元宇宙2086》AIGC概念片正式发布。《元宇宙2086》是一部基于同名小说创作的漫画内容,是我国首部AIGC生成的完整情节漫画,AI在故事情节的生成和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次展会上,创作团队作为合作IP示范虚拟拍摄和动作捕捉,与大模型团队合作实验续写或改写故事,充分展现了AI在动画故事情节创意方面的强大功能。国产动画电影《神弦曲-猫儿与时光铃铛》利用AI技术,通过分析大量的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和历史数据,提取精彩的故事模式和情节结构,帮助创作者提出了一个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通过多个时间线的交织,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和趣味性。

本文刊登于《传媒》2025年16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