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分时辰,你的失眠是哪种
作者 段艳蕊
发表于 2022年12月

专家介绍

段艳蕊  云南省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主治医师,国际认证高级营养师。曾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进修。从事中医老年病临床工作10余年,熟悉老年人呼吸、心血管、神经、内分泌、肾脏等老年衰弱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在领域内发表学术论文17篇,主编专著3部,主持省级科研1项,参与科研5项。

常言道:“吃人参不如睡五更”,如果能拥有充足的睡眠,我们身体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可以在睡眠中得到充分的休息和修复,在第二天才能获得充沛的精力,得以完成各项生理活动。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为什么人会有规律的作息呢?现代医学发现了人体昼夜节律背后的分子机制,也确认了生物钟的概念,因此拿到了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而传统中医理论中,也有一个相似的“生物钟”——“子午流注”。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提出“子午流注”的理论。“子午”泛指时辰,“流注”指流动、灌注。子午流注理论将每天24小时划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分别对应十二生肖和人体十二脏腑(五脏六腑+心包)经络,表述的是脏腑气机运动的时间、顺序关系。

如图中所示,人体全身的气血按照12个时辰顺序和阴阳属性,有规律、有节奏地在各个脏腑经络中开合流注,首位相续,周而复始。而我们身体里的阳气犹如日出日落一般,白天循于阳经,夜间则由阳入阴,潜行于阴经,由此产生了睡眠。到了第二天清晨,阳气则自阴而出,逐渐升发,又开启了一天新的生活。

本文刊登于《祝您健康》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