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肠化?教你读懂胃镜病理报告
作者 张北平
发表于 2022年12月

专家介绍

张北平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吉良晨教授学术继承人。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保健协会脾胃健康分会主任委员。擅长胃肠、食管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消化道梗阻的内镜下治疗,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45岁的刘女士虽然平日工作繁忙,但十分关注自己的健康,几天前刘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医院内镜中心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胃镜检查,胃镜报告提示,刘女士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提示胃窦黏膜轻度萎缩,轻度肠化。

“萎缩?肠化?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满脸疑惑的刘女士第一时间打开手机上网搜索,看到网页上对这两个词的解读全是“癌前病变”,这下可把刘女士吓坏了,坐立不安,赶紧挂了号来到脾胃病科门诊咨询,“医生我是不是要得癌症了……网上说,萎缩和肠化是癌前病变,距离胃癌只有一步之遥”。看着紧张的刘女士,医生耐心地解释:“癌前病变并不是癌,只是一个病理学的名词,最终只有极小的一部分才会进展成癌症,早诊早治、定期复查即可,不必过于担心。”听了医生的解释,刘女士总算松了一口气,平复了心情,医生还为刘女士辨证地开了中药,并嘱咐她一定要定期复查胃镜。

其实,在门诊上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患者,拿到胃镜检查的病理报告后很困惑,经常因为看不懂报告中的专业术语而产生过度甚至错误的解读。

本文刊登于《祝您健康》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