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躬耕大地、探微解密
作者 徐锐
发表于 2023年1月

仰望星空、躬耕大地、探微解密……近日,《科学》公布了2022年十大科学突破,用科学视角带领人们上天入地、溯古追今。

窥视深空的“黄金之眼” 

2021年12月25日发射升空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在遭受了小型太空岩石撞击的波折下,依然在2022年产出了诸多令人惊叹的成果。从“毒蜘蛛星云”逐渐被尘云遮掩的新生恒星,到连红色新生恒星都清晰可见的高精细版“创生之柱”,再到迄今最深、最清晰的遥远宇宙红外图像……这个耗时20年、耗资100亿美元、拥有镀金镜面的“黄金之眼”,给天文学家带来了无数惊喜,使其稳居《科学》2022年科学突破榜首。

年度突破榜单还包括:发现一种比许多细菌细胞大近5000倍的巨大微生物;多年生水稻品种的开发;对黑死病如何改变欧洲人基因的新见解;由格陵兰永久冻土中保存的 200万年前的环境DNA重建的古老生态系统;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的进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功实施DART卫星任务;通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气候法案; 创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及识别可能导致多发性硬化症的病毒。

种一次吃三四年的多年生水稻 

春种秋收,年复一年,农民的辛苦不言而喻。而中国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联合国内外研究人员开发的多年生水稻品种,种植一次后,自第二季起可连续免耕收获三四年,免去了农民每年数周的买种、育秧、犁田和移栽等重复劳动。跳过这一步,每季每人每公顷水稻种植的工作量可减少77天,成本降低了一半。此外,种植多年生水稻的田地养分有所增加。但到了第五年,产量就会下降很多,此时需要重新种植。该革命性多年生稻的诞生,为可持续农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具有创造力的AI“加速中” 

下棋、編程、玩桌游、做科研、搞创作……2022年的人工智能(AI)正在以极快的速度,进军被认为只有人类才能驾驭的领域。充斥在社交媒体平台的文本生成图像模型让人耳目一新,它能够通过机器学习技术,分析、对应网络上的图片和文字,并依据用户输入的文本创造新图像。

本文刊登于《科学大观园》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