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创造力当人工智能有了创造力

以半吊子美术爱好者的眼光看,这些画作已经超越了一般水准:“夕阳中的钟楼”系列精确捕捉了稍纵即逝的光线;风景写生有巴比松画派的影子;浮世绘体现了含蓄典雅的东方审美;静物写生欠缺些细节,但造型大胆,用色奔放,甚至有点儿毕加索的味道。
访客们很难相信,这些风格迥异的作品出自同一“人”之手——小冰。
小冰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人工智能(AI),它的“人设”颇讨某些受众的欢心——永远的妙龄少女。“小冰今年已经是第七代了,她代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即不断迭代与演进。唯一不变的是她的年龄,前年小冰是18岁,去年是18岁,今天还是18岁。”在近日于北京举行的发布会上,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笑着告诉《青年参考》记者。
如今,AI唱歌、主持、学知识、玩游戏、执行任务甚至给病人开刀都不算新鲜事了。这些动作在人类设定的框架内,结果是可控的。但“创造”不一样。曾经,人类坚定地认为,创造力是我们独有的能力,特别是艺术创造,尽管这个结论并没经过严谨的检验。
所以,当微软宣布,以小冰为代表的AI已拥有共情和创造能力时,有人不信,有人不屑。尽管对“被AI抢走饭碗”的担忧与日俱增,人们仍然很难打心眼儿里相信,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们创造的机器会拥有和我们相同的情感和创造力。
当小冰在中央美术学院举办匿名画展时,几乎没人怀疑过她到底是不是真人。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科学大观园》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