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军版机器人”的出现
“机器人”是罗伯特(Robot)相机的直译名称,它是德国人海因茨·基尔菲特(Heinz Kilfitt)在1931年研发成功的小型照相机,直到1934年才上市。它使用35毫米电影胶卷分装在特制的全金属暗盒里,由发条驱动自动过卷,拍摄24×24毫米正方形画面。该机画幅特殊,外形小巧,可靠耐用,当时属于十分另类的小型相机。该机进入中国后,因其外形小巧玲珑,老一代摄影人根据“Robot”的英文发音给它起了个好玩又好记的别名——萝卜头儿。如今的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这个相机品牌了。


1930年代的世界相机市场主要以8x10英寸、4x5英寸、6x9厘米、6x6厘米的大中画幅相机为主,6×4.5厘米中画幅相机已经属于袖珍相机了。当时使用35毫米电影胶卷拍摄24×36毫米小画幅的相机还没形成气候,因此像罗伯特“机器人”相机这种更小画幅的照相机没能引起相机大厂的投资兴趣。幸好1932年基尔菲特遇到了赏识他的“伯乐”——德国人汉斯·海因里希·贝尔宁(Hans-Heinrich Berning),在贝尔宁家族的支持下于1933年成立了罗伯特(ROBOT)相机公司,最终由贝尔宁家族完善设计后在1934年推出了罗伯特l型“机器人”照相机。据史料介绍,基尔菲特的“伯乐”贝尔宁的父亲奥托·贝尔宁(Otto Berning)是军方的高级机械工程师,也是徕卡相机设计师奥斯卡·巴纳克的挚交好友,因此他在完善这款相机的设计时也参考了徕卡产品的细节,并且对可靠性、耐用性、便捷性等方面采用了高于徕卡的标准,这也为后来“空军版机器人”的出现埋下了伏笔。
“机器人”照相机1934年上市,当时德国军方要求罗伯特公司发挥其发条卷片、自动过卷的独特优势,研发专门用于航拍侦查摄影的“机器人”相机,于是也就诞生了简单实用又结实的空军版“机器人”相机。

空军版“机器人”相机的特色
这款空军版“机器人”相机我一直查不到准确的出厂年份,甚至搞不清是空军版先出来的还是民用版先上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