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十大市场关键词
作者 王玉
发表于 2023年1月

数字经济

2022年1月16日出版的第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指出发展数字经济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国家层面对数字经济的整体思路和战略部署。

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第一,对个人。在数字经济时代,一部能联网的手机,就能解决我们衣食住行的所有问题。并且,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我们在平台上的每个行为都在产生数据,未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精准的“数据画像”。在如此精准的数据匹配之下,信息安全将会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第二,对企业。数字经济的蓝海将成就一大批优秀的公司。数字经济将重构企业的资产形态,未来,再多的土地、金钱、物资可能都比不上一串代码和一个数据库。

第三,对国家。数字经济更是增长的新动力。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从7.4%提高到10%。

中央网信办将数字经济提炼为四大应用场景:数字生活、数字工作、数字学习和数字创新。对企业而言,落地数字经济,同样要找好应用场景。

靈活用工

如果说工业革命时代人固定在机械化生产线上,信息革命时代人和PC(个人计算机)工位捆在一起,那么在元宇宙时代,人将普遍摆脱固定的物理空间的束缚。

《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有61.14%的企业在使用灵活用工,比2020年增长5.46%。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指出,2020年和202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灵活就业率均超过16%。

到2035年,也许中国一半的就业者(接近4亿)都会是灵活就业者,U盘式就业、分时就业、斜杠职业、合作型就业普遍存在,人们从关注工作岗位转为关注工作任务,“社会工作任务与精准的人力资本匹配”变成常态,组织型、集中型、单一型的就业模式向自主型、分布型、多元型的就业模式迁移。与此同时,学习变成终身学习,一个人的一生,工作与学习融为一体。

灵活就业是中国经济从制造到服务、从工业经济到数字经济转型发展的伴生现象。从骑手、网约车司机到电商人,以及大量和数字经济平台联系在一起的灵活就业者,他们更加自由、更加自主,也获得了更多收入,是继中国制造之后的新就业力量。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他们正是这样的奋斗者,不当让政府发愁的包袱,而做服务社会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全社会的人力资源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配置和利用。

穿越周期

2022年,“穿越周期”成为中国经济的关键词之一。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曾用“一个黑天鹅带着三个灰犀牛”来形容现在的国际形势。

“一个黑天鹅”就是已经持续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

“三个灰犀牛”:一是全球债务水平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明显上升,尤其在新兴市场国家。二是产业链重新调整。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意识到很多产业链在中国运行,会在特定时期影响自身的经济安全。于是逐渐主导产业链转回到西方国家,但这违反成本最低的经济规律,从而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三是碳排放。发达国家现在铆足了劲要减碳,中国政府也做出了庄严的承诺,但现在中国的减碳技术和新能源技术还没有发达国家成熟,因此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小觑。

多种因素的叠加,使得经济运行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企业面临此前从未遇到的严酷情况。在新的外部环境下,一个问题随之而来:企业如何穿越周期,尤其是在当下中美脱钩、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经济趋势性放缓三大利益因素叠加的背景之下。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