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圆满收官,这一年,中国发生了太多的变化;这一年,消费者铭记了太多回忆;这一年,市场又有哪些事让你或感动,或愤怒,或开心?今日,我们一一盘点。
一、“土坑酸菜”遭热议,白象引动“野性消费”
“土坑酸菜”事件引发舆论热议,相关方便面厂商均受到负面影响。白象食品因在社交媒体的一句霸气回应“一句话,没合作,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火速出圈。随后,有关白象的一系列话题冲上热搜:#白象三分之一员工是残疾人##白象食品抽检合格率100%##白象方便面是国产泡面之光#……一波又一波的热度终于让白象出圈,旗下产品短期内销量暴涨,以至于白象发布通告呼吁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吃多少买多少,不要浪费”。
点评:食品安全永远是消费者关心的首要问题,是企业绝不能触及的道德、法律红线,食品安全问题屡遭曝光的背后,绝非管理缺位这一简单的理由可以开脱、推诿。面对道德与利益的天平,短视的卑劣者倾向于后者,而良知的捍衛者永远将前者视为行事准则。涡流之中的企业大抵会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世上总少不了“忘却的救主”,因而寄希望于用时间为自己“脱罪”,世上固然不缺“忘却的救主”,但网络终将会把一切铭记。
二、可达鸭爆红,儿童定制款偏得成年人垂青
肯德基联合宝可梦推出儿童节套餐,魔性的可达鸭火了!在网友们发布的各种视频里,可达鸭被贴上文案、穿上衣服、换上不同的皮肤,甚至出现“加勒比海盗鸭”“白娘子鸭”等多种网友自创的形象。随着社交媒体上网友的一段段二创视频发出,呆萌可爱的可达鸭多次登上微博热搜。“网友传播力+互联网发酵速度”使其成为当下大受欢迎的潮品。
点评:儿童定制款反而成为这些“宁可穷孩子,不能苦父母”的年轻人的玩具。该事件的背后其实引发了一些更深层次的对于这批“有趣年轻人”的严肃思考:面对这批“不再成熟”且越来越率真、纯粹的年轻人,品牌营销是否也应及时摆脱套路,返璞归真?品牌又应以一种怎样的身份和他们对话?是家人、朋友还是其他?
三、“一整根”的赛道突围
玻璃瓶里装着一整根吉林长白山人参的植物饮料,在川渝地区罗森便利店上新。这款具有熬夜修复的产品,在小红书自发掀起了第一波话题热度,随后在全平台同类产品中,搜索量、成交量、话题热度、CVS(便利店渠道)日均销量位列第一。“一整根”无疑是今年饮料赛道跑出的黑马。
点评:很多观察者将“一整根”的成功归功于产品迎合了当代年轻人“朋克养生”的健康消费需求,这种观点似乎有些想当然,虽然健康消费是大势所趋,但真正让“一整根”博出位的还是其产品将“人们认知中高价值产品大众化”所引发的话题热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