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高层管理团队对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至关重要。按照中国人比较熟悉的表达方式来说,高层管理团队就是班子。很多企业,包括一些上市公司,营收规模大概在一二十亿元这个层面停留徘徊,即使增长空间比较明显,有的甚至空间还比较大,也会出现增长乏力。笔者发现这些企业有個共同点—团队普遍比较弱,尤其是企业的班子建设(包括新业务的核心团队)存在明显短板。
本文将根据笔者咨询实践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提出对班子建设的一些看法。
何谓真正的班子
判断一个真正的班子的标志主要有三个。
第一,关起门可以争论,甚至可以拍桌子、吵架,但出门一致对外。不能留有缝隙,否则就会被下面的人利用,造成企业复杂化倾向,不是力出一孔。
第二,有人能踩刹车。这一点也很重要。很多老板创业成功后,容易膨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往往一意孤行,听不见不同的意见,此时就比较危险了。许多非常有经验的老板甚至规定,“每当做出重大决策的时候,没有不同意见,就暂缓决策”。
第三,有一个班长。班子里一定要有一个“带头大哥”。这个人在团队中有威望,赢得大家信任,能服众。而这种信任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经得起时间考验。遇到重大的决策有商量,但在关键时刻,有人敢拍板,并且大家都认账。这个班长要具有企业家精神。
班子建设中最难的一点,就是把握好“企业家直觉”与“达成共识”之间的平衡。既要发挥企业家的直觉,又要避免陷入“为了达成一致,久拖不决,而造成延误战机”。
设计班子
所谓设计班子,就是从任务入手,看看需要组建什么样的班子,需要班子成员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比如,创业阶段,企业的最大战略就是活下来。如何才能活下来,就是找人、找钱、找业务、混圈子。这是组建一个团队需要考虑的关键任务,团队中的分工就是这几项硬任务,看谁能独当一块“硬任务”,至少搞定一块任务。你必须独自搞定一块任务或一个任务的大部分环节,老大成为你的资源,关键时刻需要他出场就可以了。
小米公司能在短短7年之内,做到世界500强,其中风口固然很重要,但小米的班子建设无疑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7个创始人都能在协作的前提下独当一面,一两个方面没有顶起来,需要雷军弥补还是可以的。如果塌方的地方比较多,劳模雷军整天处于救火状态的话,小米公司可能就不会发展这么快了。
企业班子成员的多样性很重要。比如,能力的多样性,有人擅长市场与营销,有人擅长技术与产品,有人擅长管理和运营,有人擅长资本与金融。再如,行为风格的多样性,有人擅长做人的思想工作,有人擅长做业务,服务客户,搞定客户。有人擅长做创新,喜欢突破;有人喜欢做相对确定性的事,善于不断改善。
许多企业发展比较慢,没有抓住大好机会。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团队缺乏多样性,全是某一类人才,这样的组织缺乏张力。这种企业发展肯定快不了。
提升找人、选人的成功率
老板是首席找人官,人才是选出来的。这些人才理念现在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在笔者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很多企业的老板面临一个困惑,就是他们不会看人,认为自己看人总是会走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