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家居卖场都不太好过。前有国内明星企业红星美凯龙,近3年的市场表现并不理想:一方面,二级市场股价连续下跌,2022年年初到现在股价跌了快一半;另一方面,由于早期的买地建商场的高杠杆扩张策略,红星美凯龙如今面临着巨大的财务流动性风险,流动负债逐年攀升,同样面临债务困境的还有居然之家。
后有国外的宜家处境也不容乐观,2022年上半年,宜家宣布关闭了2家门店,包括在上海新开业的宜家城市店,城市店引进客流的同时没有带动销售单量,甚至近期在直播间卖起了肉丸套餐。
一时间,家居卖场们似乎被困在了一个怪圈里。
总体来看,其中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家居卖场始终跳不出买地+建商场的扩张模式,高杠杆带来了高财务风险;二是泛家居行业的数字化进程成效缓慢,在数字经济重塑几乎所有业态的时候,家居卖场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在这种背景下,现在的家居行业以及身后的大卖场生意,正在等待一场变革和救赎。
单走品牌化的路子已经走不通了
总的来说,国内有两种家居卖场的运营模式。
第一种是像红星美凯龙这样的摊位卖场,在各区域都有自己的家居卖场的时候,红星美凯龙的思路是对家居卖场进行品牌化管理。
这点和家电领域的苏宁、国美很像,通过建立自身的品牌口碑,为入驻商家做质量背书,但与苏宁、国美不同的是,红星美凯龙纯粹扮演起了家居企业“二房东”的角色,而且比起家居卖场,红星美凯龙更像一个房地产商。
具体来讲,通过买地获得商场物业经营权后统一招商,红星美凯龙从中收取租赁费和管理费,再给加入卖场的其他商家贴牌,收取咨询费及管理费,与经营状况好的家居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扩大市场占有率。其中,单就租赁管理这一项的毛利率就高达70%,这也是为什么红星美凯龙会在早期不停买买买的原因。

借着“炒地产收租金”,2018年,红星美凯龙成功在A股上市。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1年年底,红星美凯龙总共经营了95家自营商场、278家委管商场。
但这一策略的弊端也很明显,在买地建商场的过程中会产生高昂的融资费用,虽然租赁管理收入具有很高的毛利率,企业利润随之上升,但流动性风险也愈发明显。企业的流动负债只用了5年就从2016年的135亿元变成321亿元,与此同时,流动资产已经不足以覆盖高昂的债务,所以红星美凯龙不得不出售旗下地产来弥补财务缺口。
企业债务高企,这是曾经的家居大卖场必须面对的生存难题。
第二种是宜家这样的仓储式零售卖家,通过场景展示和一站式的路线设计,带动家居用品的销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