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多年坎坷起伏,跨境电商这块万亿蛋糕,再次吸引了国内互联网巨头们的目光。
2022年10月17日,一款叫作Temu的购物应用登顶了美国APP Store免费购物应用榜单第一,超越亚马逊和SHEIN,引发了全网关注。
这款应用来自中国电商巨头拼多多,其上线美国市场仅两个多月,俨然已经在美国市场站稳了脚跟,拼多多也在跨境电商领域初战告捷。有消息称,Temu正筹备在加拿大开站,下一站或是西班牙。
字节跳动方面,除了TikTok直播电商还在不断烧钱扩张外,其先后上线过快时尚品牌Dmonstudio、独立电商平台Fanno,又在2022年9月推出了新的快时尚独立站IfYooou,一直在不断试错中。
早已入局跨境电商的阿里也蠢蠢欲动。新上任的蒋凡2022年对海外业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布局,两次增资旗下电商平台Lazada,还公布了OKKI独立站解决方案,释放出要重振海外业务的信号。
被认为没有电商基因的腾讯,在跨境电商领域成功投资了Sea旗下的Shopee。Shopee近两年发展迅猛,目前已经超过阿里的Lazada,成为东南亚流量排名第一的电商平台。
可以说,在中国跨境电商发展历史上,第一次涌入了如此多的互联网巨头,而跨境电商业务之于互联网巨头们的重要性,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国内人口数量逐渐触顶,下沉市场的互联网流量红利也逐渐消失殆尽,国内电商已经进入激烈的存量竞争—2021年第三季度阿里出现了10年来首次GMV(商品交易总额)同比下滑,同年11月电商行业的GMV亦出现了20年来首次月度同比负增长。而跨境电商却是疫情以来为数不多的逆势增长的赛道。
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还是向资本市场讲述新故事,出海都是互联网巨头们的绝佳选择。电商巨头们的出海,正在掀起新的高潮。
逐渐升温
SHEIN的成功在国内跨境电商历史上前所未有。

回顾过往,中国跨境电商企业出海历时已有十余年。十余年间,虽然跨境电商的总出口额实现了可观的增长,但整个出海产业链并不完善,行业内多是散兵游勇式的中小企业,经营方式也较为粗放。
彼时,国内电商平台仍有市场红利可以挖掘,因此对于跨境电商业务的布局并未投入太多资源,而是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看。
典型的代表就是阿里,其旗下的速賣通从2010年就开始运营,2012年开始跨境零售业务,且接入了阿里的1688工厂资源和淘宝卖家资源。但在经营上却一直是不温不火。
虽然速卖通经营覆盖超过200个国家,但根据阿里2021年年底公布的数据,速卖通的GMV仅略高于主要在东南亚6个国家展业的Lazada,月活跃用户数甚至低于Lazada。
不过像速卖通这种相对佛系的态度,近几年开始逐渐变化。
一方面,随着近年来支付、物流、仓储、广告投放等出海相关产业链渐趋成熟,出口跨境电商行业越来越趋向于品牌化、精品化,对于海外市场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