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细节,可以抠出来很多钱
作者 黄晓军
发表于 2023年1月

细节里,到底能藏多少钱?你可能想不到,抖音一名男子在墙缝里藏钱,几年之后撬出来,居然买了一套房。

当然,我们今天要聊的细节,不是墙缝。你关心的细节,可能在车间生产线上、可能在经营流程上,甚至聚焦在海报上的排版、菜单上的小图标。

比如,一家港股上市的智能终端显示器供应商,2016年将生产线相邻两个环节调整了一下顺序。这个举动,让该公司每年节省了数百万元的材料成本。

再如,一家火锅店将菜单上的荤素重新分区,并且贴上了一些大拇指、必点、招牌等标签。你估计会怀疑,这么小的细节能有多大改变?最终,这家店贴标签的菜品销量翻了一番。

很多公司最缺的就是细节

商业的本质除了增长,还有效率。

经济学概念说,个别勞动生产率大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生产者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在此前的工业发展阶段,商品生产者能够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管理等方式,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但当下,你的技术可能短期内无法改进了,你的管理方式也在一段时间里形成稳定。那么,我们该如何持续提升效率?

答案就是抠细节。

《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里就谈到,小米的本质只在于两个字:效率。效率隐藏在每一个细节当中。通过对每一个环节的改造或创新,把一个企业的效率做到极致。

但可惜的是,大多数中国公司都“不拘小节”。不管是中国的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每个都是显得野心勃勃,不满足于现状的。

这样的状态,导致他们更加看重实际结果,而不愿意在错综复杂的细节工作上浪费时间,更很少想到如何去精心包装自己的企业和产品。或许,这可能也是中国很少能出国际品牌的原因。

《Elle》原杂志品牌市场主管马晶就曾说,在瑞士人看来,中国人做生意的秘密是讲关系,而关系都是直接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他们看重的是利益而不是人。在他们看来,如果中国人愿意多重视一些细节,凭借一些过硬的中国产品加上较低的价格,是很容易和瑞士人做生意的。

细节决定态度,细节决定成败。

比如一家连锁泰式餐厅,在某商场装修时发现,其后厨格局与其他门店差异有点大,过道显得狭长,且要经过一个小斜坡。经过推演,他们感觉这个细节没啥问题,最多是传菜员慢15秒,平时走路小心点。

但在实际的经营中,一个小斜坡上几乎每周都有泼洒的菜品,狭长的过道也显得拥挤。之前预计的15秒,最终让这个门店的上菜时间大大拉长。

本文刊登于《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