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鹏 广发证券董事总经理、环保及公用事业首席分析师 新财富白金分析师NFBR
在兴趣的驱动下,华中科技大学工科硕士郭鹏毕业后直奔金融行业,先后在基金和证券公司实习、工作,深耕环保行业研究至今已有十余年。
出差、路演、想问题,是他工作的常态。持续密切跟踪行业变化,输出前瞻观点,摸索工作规律,凭借超强的自驱力和悟性,郭鹏获得了迅速成长。2015年,入行仅4年的他,首次以首席分析师的身份带领团队参加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就获得环保行业第一名。2020年,郭鹏获得“新财富白金分析师”荣誉,至2022年,广发环保团队在其带领下,已八度蝉联第一名。
谈到这些荣誉,他认为,广发证券雄厚的平台实力、榜样的力量和自驱力是其团队连续获得好成绩的关键。
兴趣为师,工科转金融,揣摩工作要诀
2011年,华中科技大学工科硕士毕业的郭鹏,加入校招求职大军。当同学大都进入电力、能源等行业时,他则直奔金融行业。由于本科是经济学,他在上学期间就接触了股市,并对证券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郭鹏曾在融通基金实习了3个月,从事买方研究工作,主要覆盖环保领域。此后,他又来到华泰证券,从事卖方研究,继续深耕电力、环保等行业。
2014年是郭鹏事业的转折点。他在一家大型基金公司路演时,被人推荐到广发证券研究所。当年,他所在的研究团队拿到了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煤炭开采第一名。作为团队成员,郭鹏谦虚地表示,自己只是有幸“冠名”。
2012年召开的十八大提出,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环保体制机制迎来了改革力度最大的阶段。中央巡視组、环保督察组的成立,则使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进一步强化。
这一背景下,郭鹏加强了对环保行业的研究。2015年开始,他更扛起了广发证券环保行业研究的大旗,深耕这一领域。
兴趣是最强的动力,郭鹏因兴趣入行,也因此具备极强的自驱力,支撑着他在工作强度巨大的分析师群体中脱颖而出。他说,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难以坚持下来,特别是在自己并不明确能否成功的时候。
“证券研究并不是简单的研究路演沟通,分析师不是完成工作量式的工作,常常有15-25人覆盖同一个行业,团队要得到更好的排名、靠前的分仓佣金派点、客户更强的信任,需要不断摸索。”
随着经验的积累,他总结出了证券研究的一些特点、规律和固定模式。比如,在研究方面,“公司研究更偏向商业研究,要有研究结论、给出建议而不是泛泛而谈”。而在服务方面,他也迅速找到了要点。
在他看来,让研究结果对买方产生实质性的帮助,是一个全面的过程。“首先,卖方分析师的工作,对于买方而言是要有价值的;其次,卖方分析师的思路、研究观点要能够更好地支持和辅助买方的投研工作;最后,要以尽量清晰和准确的表达,在相对短暂的时间,让对方理解并认同自己的观点。”
同样的研究内容,不同的卖方分析师来研究、路演,所呈现的效果可能差距巨大,郭鹏认为,这个过程中需要自我揣摩,思考如何尽量清晰准确地将信息传递给客户。
“我也带新人,有的表现比较突出,同样的内容,和别的新人对比,他的讲述更能让客户接受。”他认为,造成差别的原因,可能体现在细节中,比如交谈的氛围或传递信息的方式。“有时候与别人聊天,要尽快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核心结论,再展开细节和逻辑线索。”
搭乘政策东风,稳抓环保行业动向,首次领队参评告捷
环保此前属于公共事业板块的细分领域,板块内上市公司主要包含两种业务模式,第一是包含PPP模式在内的工程订单承接;第二是服务类模式,如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回收等。
郭鹏进入广发证券时,业内上市公司数量并不多,2014年底,仅有40家左右,其中只有8家市值过百亿元,最高的碧水源市值为372.52亿元。
2015年,PPP模式得到大力推广,受益于PPP项目放量以及环保督察带来的全国性需求增加,大量环保企业获得政府采购订单。代表企业碧水源、启迪环境的营收分别增长50%、37.81%,一年时间,碧水源市值增加约260亿元,伟明环保于当年5月上市,年底市值已达230亿元。
2015年,郭鹏重点推荐环保行业的两类投资机会,一是主题投资,二是成长股投资。
主题方面,他看好土壤修复、监测、PPP等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