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郭鹏:从治污到“双碳”,环保将迎新一轮估值中枢的抬升
发表于 2023年1月

从治理到减排,环保行业在起变化

新财富: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环保都有专门的表述,2022年的内容和2021年比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什么?

郭鹏: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很多有关环保行业的内容,其中特别强调了“双碳”、减排相关的。我们也看到,前期工作的重点是30/60“双碳”目标,2022年的报告强调了环保治理与“双碳”结合的政策内容,例如大气污染、污水固废等,特别是固废相关内容,从环保发电再到相关的生物质发电,再到后期包括一些再生材料的使用,我们认为都是亮点,后续会给环保行业带来一些相应的投资机会。

相比2021年,2022年更注重于效果及后端。市场普遍的印象中,环保偏向于投资和基础建设,我们则认为,后期会更注重环境效果,以及治理效果对于减碳的作用。举个例子,以前,对于城市的固废,政府强调的重点主要是垃圾焚烧如何解决污染治理,但是现阶段的政策中,除了常规的生活垃圾焚烧解决污染之外,还会去推动垃圾焚烧过程中的“双碳”减排。一吨生活垃圾处置,大概能减排0.4-0.5吨二氧化碳。那么,后期通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或者碳减排属性的一些认证,依然会给环保企业带来更高的减碳收益,同时还可以推动存量项目收益回报率的提升,这对投资者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视角。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全球,尤其是我们国家,对于“双碳”以及环保领域政策的落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认为,环保行业的主要特点就是政策周期性相对较强,不同的时间节点,对应的政策重点非常不一样。

“双碳”驱动环保行业业绩增长及估值提升

新财富:政策支持下,环保行业的需求在扩张,但是,环保板块无论估值还是基金持仓占比都处在较低的水平,原因是什么?

郭鹏:我从事环保行业研究大概10年左右的时间,前期资本市场更关注的是利润的增长,2018年的重点是去杠杆,比如一些融资的整顿、基建项目的重新梳理等,这给环保行业带来最大的影响是,企业不再依赖高杠杆的工程业务驱动,而改成以运营为主的资产的持续迭代。从那时到现在,环保板块整体收入、利润增速依然能够维持10%-15%以上。

但是与此同时,环保板块整体估值水平有一个相对大幅度的下挫,是因为投资者对存量业务的不信任,或者说一定程度的担忧,他们担忧回款、应收账款、后续运营期的利润。但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以运营业务为主的头部公司,在近3年取得不错的收入及利润增长的同时,经营性现金流等方面也得到了非常大的改进。

所以我们也相信,2022年“双碳”的新周期下,环保板块会迎来新一轮的业绩成长期,这也能为板块的估值水平带来一定程度的提升,特别是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环保板块也会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在原有环保业务持续推进的同时,企业的第二主业也推动了市场估值的重塑,或者说估值中枢逐渐抬升。

新财富:目前环保企业融资的力度如何,政策端还有没有支持的空间?

郭鹏:融资对于环保行业发展的作用非常大,特别是高速成长的部分公司,直接影响其后续的成长。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对绿色融资、低碳融资以及以环保或者治污为导向的融资,支持的力度在加大,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公募RETIs,也纳入了垃圾焚烧、污水处理,有效解決了环保公司新增项目的投融资和存量项目的退出问题,这对行业的持续放大再生产,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加速器。

环保领域投资主线:固废+再生资源

新财富:如何概括环保板块的投资主线和逻辑?

郭鹏:政策的重点从污染治理转向“双碳”,市场关注的重点会从简单的重复再生产扩大规模,转为更多地关注现金流以及碳减排的效果。

因此,我们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这几个领域。

第一,固废领域。刚才我们用垃圾焚烧举例,从简单的去除生活垃圾的排放,变成“双碳”减排效应的索取。

第二,再生材料。过去使用铁矿石炼制钢铁,如今可以用废钢来炼制,实现生产流程上碳排放的降低。虽然这属于基建活动,但是,拉动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是依赖自身的投融资,即通过建立固定资产去实现。比如,一个垃圾焚烧项目往往要通过20到30年的久期逐渐回收投资额,资本方可能会认为这是重资产的企业,并且回报可能偏低,但是,再生资源几乎都是轻资产模式的,对于一个城市,包括大类废钢、废纸、废塑料、报废汽车、动力电池、家电等品类的周转速度非常快,同时,它更依赖于人力、城市的物流或者说周转体系,而不依赖于过重的固定资产。

再生资源的市场空间高达5万亿元,各个细分领域又具备一定的聚集性,比如城市中,通常再生资源的收集和拆解都是有副品类的,某一单一品类的边际成本虽然可能会很高,但是把所有的大宗废品聚集在一起来看,经营效率就会非常高,特别是国家要推动垃圾分类,推动整个无废城市的建设,就非常好地契合了环保治理加上再生资源的政策方向。

本文刊登于《新财富》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