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行业投资逻辑由基本面驱动
新财富:您刚入行的时候正值移动互联网崛起,10年过去了,您觉得电子板块的投资逻辑发生了哪些变化?
许兴军:从投资逻辑的角度来讲,我觉得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本质上,电子行业这么多年一直都是由基本面驱动股价成长,只是投资主体从消费电子挪到了半导体产业链。
基本面驱动无非就是看量、价两个指标,最后去计算收入、利润。早期市场更多看重的是手机产业链,其属于消费电子这个赛道,更多关注消费电子零部件,如机壳、PCB(印刷电路板)、软板、电池等方向。
2018年是个很重要的分水岭,市场配置电子更多从消费电子零部件转到芯片端,市场开始更多地关心芯片。除了芯片本身,我还关心整个芯片制造的供应链,从制造到封装,再到整个产业链上游的设备和材料。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关注的点还是跟之前一样⸺产业的趋势。趋势带来的成长动能,最终会落到量价这两个重要的参数上,然后去看收入、利润、成长性,在此基础上给予一定的估值定价。
资本和产业结合,加速半导体企业的成长
新财富:随着移动互联网红利的消失,中长期可以怎样挖掘电子板块的投资机会?
许兴军:我看电子行业也10年了,早期整个电子行业的机会,主要是智能手机这一波渗透率提升的逻辑,后面又经历了一波单价提升的逻辑。在手机这个维度上的创新,带动了很多零部件公司的发展,进而带来很多新的机会。
所以2010-2017年,移动互联网发展给电子行业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还是在消费电子的部分,给手机提供各种各样的核心零部件的企业,当然包括从简单的零部件,到后来慢慢做复杂的零部件,甚至后面去做整机组装的企业。
2015年左右,全球智能手机达到15亿部左右的体量。我们最关心的iPhone,也达到了2亿部左右的体量。基本上在这之后,智能手机进入了存量市场,消费电子的投资机会也在逐步减弱。好在整个中国大陆的电子产业做了一个升级,尤其是从2018年以来中美摩擦加剧,叠加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企业也走到了产业升级的阶段,开始迅速崛起。
所以2018年以后,电子板块的投资机会更多地落在半导体这边,一些细分赛道的龙头公司开始崛起。我们也看到,半导体产业链里,包括制造、封装,甚至在制造的上游的设备和材料领域,从2018年到现在,发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当然也感谢科创板给了很多企业资本的红利,能够让一些没有盈利但有很强竞争力的公司,也能够进入投资者的视野里。资本和产业的结合,加速了中国半导体企业的成长,给行业带来了很多机会。所以我觉得,这10年电子板块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从手机产业链消费电子零配件公司的投资机会,慢慢延伸到了芯片这个环节上,这也代表着整个中国大陆的电子行业的升级和变迁。
半导体行业市场越来越有效
新财富:2022年以来,半导体新股频繁破发,二级市场芯片股退烧,会不会倒逼一级市场的定价体系发生改变?
许兴军:从周期角度来看,半导体是一个三重周期嵌套的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