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孙婷:永远穿高跟鞋路演的“保险百科全书”
作者 万丽
发表于 2023年1月

孙婷 海通证券董事总经理、非银行金融业首席分析师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NFBR

保险公司财报复杂,要研究清楚颇为不易。大学就是保险专业的孙婷,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毕业时机缘巧合进入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经过一套系统的培训,以及3年左右心无旁骛的研究,她在保险行业研究领域筑起了高壁垒。

不甘平庸,敢于“折腾”的孙婷,在2014年转投海通证券。随着团队人员的变动,很快她便独挑大梁,產假期间也正常工作、路演、出差调研。

2017年,保险板块迎来史上罕见的行情,当年行业指数翻了3.3倍。市值5000亿元的巨头中国平安,股价直接翻倍。而保险研究领域,孙婷“保险百科全书”的名号不胫而走,她开始密集给机构投资者做起了保险培训,上市公司也开始请她去宣讲。

抓住机会的孙婷,在2017年一举夺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非银金融研究第一名。至今,她已带领团队连续六年夺得该领域第一。

保险专业学霸,机缘巧合进了证券研究所

孙婷本科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保险专业,大二时参加过几次社会实践,由于一度担心自己毕业后只能去当保险代理人,大三时,她就下定决心要考研。经过一段时间全心投入,2006年9月,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这次她换了金融学专业。

“考研的成功,让我相信天道酬勤。从那时候起,我就养成了习惯,不论做什么事情,不论外界条件如何,自己要先尽全部的努力,把自己那部分事情做好,尽人事、听天命。”孙婷回忆。

中国人民银行的研究生正常学习时间是两年半至三年,但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条件是,参照学校的打分体系,分数要排在班级前10%。孙婷成了全班77人中可以提前毕业的8个人之一。

2007年下半年,她就开始找工作,最初的目标是考公或者去国企。“女孩子老是被父母灌输的概念,要找一个很安稳的工作。”而她的同学中,主流的工作方向是去银行、金融监管系统等,少部分去了券商、基金等机构。

2007年下半年,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在中国人民大学校招,第一关不是筛选简历,而是笔试,随到随考,能容纳500人的大会场几乎坐满。孙婷正好在现场,她的男朋友要去参加笔试,便撺掇孙婷一起去。为了能和他一起吃午饭,孙婷也顺便进了考场。

孙婷记得,当时考试的内容非常广,涵盖金融、会计、保险、证券投资、管理等。刚考完CFO一级的孙婷,发现有些内容对她而言不是太难,当然也有不少是自己从未涉及过的。她花3个小时,把会的、不会的题全部填满,最后附上简历一起交了上去。

不久,孙婷收到了面试邀约,男朋友没有。面试时,她有一道题写错了,特意找到当时的面试官黄燕铭(现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所长)解释了半天,试图用语言补救。不出意外,孙婷顺利通过了面试。就这样,对证券研究所毫无了解的她,正式成为申万证券研究所的实习分析师。

第一次去研究所,孙婷多少有点失望,因为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在上海的一栋老楼里办公,跟她原先想象的证券分析师“高大上”的形象有点落差。但进去不多久,她就发现,能以申万作为自己分析师入门的第一站,值得庆幸。

申万研究所为新人分析师设置了全面且系统的培训,覆盖从基础模型搭建、盈利预测、财务分析、行业判断到商务礼仪等系列课程。

刚去的第一个月,孙婷每天像上学时期一样,早上8点到、晚上8点离开。每天都有不同行业首席给新人上课,内容不止于本行业研究思路和判断,还会发挥每个人的专长,给大家深度授课,打基础。

孙婷至今记得,当时的一个煤炭分析师,本硕都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思维非常清晰,培训内容是公司盈利预测模型搭建。

周末他们也聚在一起上视频课,当时还有很多基金公司将新招来的员工送到申万一起培训。整体感受下来,“不是大学,胜似大学。当年一起培训的伙伴们,至今还经常聚餐。”孙婷说。

有些课程学完还有小考。例如,模型考试,其形式是给每人一个空白模型,里面放置一些基础数据,要求考生将每张表配平,并作出盈利预测;估值考试,第一次给1个小时时间,若没有通过,第二次考试只给半个小时,依然没有通过的话,还有第三次机会,但只给15分钟。

除了这些考试,实习结束还有一次转正答辩。每人需要写一篇转正报告,做成PPT,对着一众专业分析师演示,未通过的人无法转正。“这些严苛的培训,都让新人分析师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孙婷称。

做回保险行业研究,花数月打磨一篇研报

转正的当天,孙婷被领导分配研究保险行业。她心里一咯噔:“辛辛苦苦考研逃离保险,闹了半天又回到老本行。”她当即反问,能不能换其他行业。

本文刊登于《新财富》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