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疾险增长乏力,拖累保险行情
新财富:非银金融板块涵盖的保险和证券行业,分别有何特点?
孙婷:这两个行业其实都非常有特点,表现在,对这两个行业的研究,都是不局限于行业本身,而是有很多外在的影响因素,如宏观、策略等,这要求分析师要非常频繁地去研究一些总量指标。
保险是一个对专业度非常高的行业,甚至有一部分投资者觉得门槛很高,相关投资机会比较难把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对保险行业的研究,除了要研究行业内的保费外,还要研究保险公司资产端的投资收益率,这是保险公司很重要的利润来源。这就需要研究宏观和策略,因为这是影响长端利率的重要因素,但是众所周知,宏观和策略是全市场最难的两个行业。
券商也一样,对券商影响比较大的因素是股市,包括成交量、市场的涨跌幅以及政策变化等。比如此前科创板、北交所的推出,全面注册制的进展等,这些变量是没有办法站在行业内去研究的。
新财富:2021年以来保险行业走势低迷,主要原因是什么?
孙婷:如果单纯从股价的角度来讲,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保险的股价表现比较低迷。而行业从高增长变成低增长,是从2018年开始的,叠加2020年开始的疫情,行业整体出现调整:从2017年之前百分之三五十的正增长,到2018年之后,个位数正增长,甚至到2020年之后,降到了百分之二、三的增长。
行业下滑的直接原因是疫情。疫情改变销售模式,代理人没有办法面对面见到客户,此外,疫情导致一些消费者的收入下降或收入预期下降,大家对保险的消费减少。
从更深层次看,在2014-2019年间,保险行业的新单增长,基本只靠一个产品,就是重疾险。所以同期,代理人的数量大幅提升,从原先的300万增加到2019年最高接近1000万的水平,在这样的大幅增长之后,重疾险覆盖度已经比较高了。2021年底,银保监会数据显示,中国疾病险的有效投保人数是3.9亿人,有效保单数为6.3亿单,所以空间不是特别大了。其次,老客户的二次開发也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因为这3.9亿人中大部分人已经有了两张以上的保单。在这种情况下,2020年之后,行业出现调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重疾险卖不出去了。
现在各家公司也都在逐步摆脱对单一险种的依赖,险种结构上会更加分散,并把精力放在其他新险种的开发上。所以,并不是行业没有空间,其实是这两年行业面临增长动能和增长方式的调整。相信短暂的调整之后,后面还是会恢复增长的。
未来保险行业增长靠代理人的能力拉动
新财富:根据您的观察,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具体在做一些什么样的调整?
孙婷:现在所有的保险上市公司都在进行寿险改革。主要包括三个方向。
一是改革渠道。当前保险公司对于代理人、互联网银保渠道等方面的专业度要求越来越高。以前代理人门槛不高,现在的保险公司对于代理人年龄、学历、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有要求。所以,代理人数量增速大幅放缓,不光有被动原因,也有保险公司自身主动的改革因素。
二是调整产品。包括丰富产品结构,转变思路,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看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而不是保险公司想卖什么样的产品。
三是提升服务。康养服务、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等都是寿险产业链上的服务延伸。多年前就有一位寿险公司高管曾经提过,保险公司单纯靠卖产品,是很难粘住客户的,要相对应地去延伸产业链,给客户提供服务,从而增加保险产品的吸引力。所以现在很多公司在收购医院,或者成立互联网医院,另外还有的在建设养老社区,提供一些居家养老的服务等,这些都是转型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