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佳 长江证券研究所副总经理、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NFBR
入行11年,陈佳在长江证券研究所从实习生一路做到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从起初写行业研究報告时难以下笔,到如今带领团队深耕产业,连续6年拿下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农林牧渔行业研究第一名的荣誉,热爱是他抵御枯燥、保持深度研究的动力之源。
专研强周期性质的行业,陈佳见证了一些公司的成长壮大,也见证了一些公司的膨胀幻灭。时间久了,陈佳在做研究时,除了提炼和分析数据,也越来越看重企业实控人及其管理团队的价值观,“唯有优秀的人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公司”。
作为分析师,陈佳保持着与产业人深度沟通的习惯,有些企业家洞见带给他的思考,是他对行业进行研判的重要参考。他认为,不必谈周期色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周期,周期恰恰是行业优胜劣汰的方式,多数企业死于周期高点扩张和低点亏损,甚至死于盲目的多元化。那些建立长期规划,10年甚至20年如一日深耕主业,逐步建立竞争优势的企业,才有机会站上龙头之位。
从研究到做人,都是一样的道理。“一切皆周期,只是时间长短不同,一个人平滑周期的最好办法就是勤奋、努力,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拼尽全力。”
从实习到入门:肯学才能打通关
一切的缘分都起始于11年前投递的实习简历,仿佛命定要走分析师这条路。
陈佳记忆犹新,那是2009年12月,研二的他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偶然看到长江证券研究所招实习生,他投了简历,意外地通过面试。毕业之前的一年半,陈佳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实习。
从学生到实习生,角色的转换会面临很多挑战,他需要不断地主动学习新知识。回看11年分析师职业历程,陈佳感慨最深的是实习机会的宝贵,他将实习视作自己进入证券研究行业的敲门砖。“从入职或者就业的角度来讲,实习是有一定优势的,毕竟实习的时间越长,你取得的进步更大,收获也会更大,进入职场也会更顺畅。”
在多年用人经验基础上,长江证券研究所已建立了一套详细规范、专业化的招聘流程。
“卖方研究是一个对人才要求很高的行业,裸聘进入这个行业的难度很大,可以说基本上不可能。”
正式入职后,长江证券还有一套全面的培养优秀分析师的链条。在陈佳看来,长江证券研究所给新人很多沉下心来做研究的机会,对自我有比较清晰认知的人,往往能做得很好。“我们都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现在很能理解年轻人。我们研究所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告诉年轻人,按照这条路走下去,是走得通的。前面的人就是你的榜样。”
入行第一练:撰写研究报告,从模仿到“求异”
入行前三年,大部分分析师的基本工作之一,是撰写研究报告。陈佳也不例外。对新人来说,写报告并不容易,甚至有点难。首先,要有深度的解读和分析能力,其次,要对海量信息进行提炼、思考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研判和观点。
“写出有价值的报告,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如果你撰写报告的过程不觉得痛苦,那么这份报告大概率给市场创造的价值非常有限。”
陈佳对自己早期学习撰写研究报告的痛苦记忆深刻。“刚开始下笔很难,为什么第一句话要先写结论?一段话怎么去组织?后来怎么展开分析?怎么把图和文字匹配?如何展开阐述,形成和结论紧扣的逻辑关系?标题怎么拟定?这一系列问题对新人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陈佳回忆,写不出来的时候,他就去收集学习别人的报告,甚至背下来,从细微之处着眼,一步步学习模仿、总结,这个过程就是硬背硬学,没有捷径。“痛苦的过程也是进步的过程,是打好基本功的阶段。”
但高强度的磨练也只是做到了“会写”,要写出有深度、专业、独立见解的研报,还要不断艰难爬坡。
“如果你的研究报告观点跟市场大部分人的相同,那么,它只是反映了大众预期,是契合大众普遍心理的,在股价上往往已经反映过了。趋同的观点,对新手来说是安全的,但是做证券研究,想要真正创造价值,则需要‘求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