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在经济中占比下降是必然现象
新财富:近年来,房地产进入存量博弈时代,格局有所调整,您认为这种调整对宏观经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乐加栋:应该说,中国房地产在过去几年的发展速度,没有2017年之前那么快了,从两位数的复合增长变成了个位数,2022年以来,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出现比较大的回落。
这有来自行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来自过去几年对房地产进行更加规范化的调控带来的影响。
从长期的角度来讲,中国房地产发展到现在,城市的房子大部分是够住了,总量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只不过可能面临的问题是,住得不够好。
在这样的一个阶段,自上而下来看,我们也会越来越关心房价、民生的问题。所以,房地产政策也有一些调整,所谓“房住不炒”“因城施策”,即根据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再加上这两年金融端的政策较多,比如说“三道红线”,或者贷款集中度管理等,共同导致了房地产势头从高位回落了一些。
论及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这是个正常的过程,也是转型中必然会有的现象。任何一个国家可能都会面临这样的过程,就是城镇化率在60%之前,房地产是一个占比很高的经济部门,因为我们都知道,衣食住行中,住是大家支出占比最大的部分,而房地产的产业链很长,所以其实在任何一个国家,它都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
当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房地产作为经济部门的贡献会慢慢下降,发达国家都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国家在这个时间点面临着一个转型期,房地产未来占比可能会越来越小,新的领域比如制造业或高科技,占比会越来越大,但是,這个行业也不会出现绝对值的快速萎缩,因为它涉及到很大一部分财政收入,这是基础。房地产的稳定,能为经济转型带来更好的动力,或者说让转型会更加平稳顺利。
未来行业改善性需求占主导
新财富: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行业将呈现怎样的发展特点?
乐加栋:有两个特点,一是区域结构分化,二是改善性需求占主导。
从1998年实行商品房货币化以来,房地产在过去20年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有其必要性,因为房子是不够住的。
看未来,房子是跟着人口走的,当前总体的人口红利结束了,也就是说,未来更多的机会是看人口的流动。所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大家看到房地产都是全国一盘棋,因为每个地方都有大量的需求,而最近几年来,有些地方好,有些地方不好,则是因为人口的流动,导致各地需求不同,呈现一种结构化的特征。
现阶段,根据我们的测算,中国的城镇存量住房面积总量在340亿平方米左右,1998年以来建的房子在存量中的占比差不多有一半左右,也就是说,还有很多房子是较早之前建的,里面蕴含着改善性需求。
所以说,为什么以前要推进“棚改”,现在要做“旧改”,其实就是现阶段,改善性需求占据主导,我们希望做得更好,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所以,以后是改善性需求占据主导。
高杠杆、高周转模式已不适合
新财富:从企业层面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房地产企业会呈现怎样的特点?
乐加栋:现在这种阶段,我们自上而下定义其为新模式。其实,房地产发展所谓的新模式,具体定义还比较模糊,但是,我们知道旧模式是企业高杠杆高周转,这样的模式在现阶段肯定已经不符合房地产大的背景了。
我的理解是,未来的企业可能要控制金融风险,现在好多企业总资产是净资产的5倍以上,这种杠杆承受不了资产价格的波动,企业风险会比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