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导致传媒/互联网行业整体表现低迷
新财富:2015年以来,我们看到传媒行业在证券市场整体表现比较低迷,您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旷实:总体来看,2015年以后,整个传媒行业的表现是相对比较低迷的。总结下来,其背后可能有三个原因。
第一,行业景气度有一定下行。2013-2015年间,电影、手游、网剧等细分子行业都呈现很高的增速,但从2015年以后,整个行业增速出现了一定的下探,进而导致杀估值的现象。
第二,并购重组带来的后遗症。2015年之前,A股传媒行业的并购非常活跃,不少并购交易金额也比较高。但2015年以后,很多并购标的业绩不达预期,或者出现了管理团队流失、内部不和谐等现象,从而导致整个行业的并购风险急剧增加,并从商誉减值等数据维度反映在报表里。
第三,行业本身在度过了高成长期之后,后端的一些新业态没有接上来,因此,市场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消化高成长期所带来的高估值。所以我们看到,当下传媒行业新的业务还没有崛起,整个行业一直处于消化前期高估值的状态当中。
新财富:近一年来,大批互联网上市公司出现了估值回调的情况,背后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旷实:其实,过去一年互联网行业的估值回调,我认为和2015-2016年传媒行业整体的回调有一定的相似性,因为2019-2020年互联网行业公司在港股、美股大批量上市以后,大多呈现出了比较好的行业景气度及个股业绩,但本质上看,其高速增长的业绩是有一定的行业红利作为支撑的。
2015年以后,移动互联网在电商、本地生活、短视频、长视频等细分领域均诞生了一批比较优质的公司,这些公司上市以后又呈现出较好的用户增长、业绩增长趋势,进而导致其估值在2019-2020年达到了比较高的位置,并产生了一定的估值泡沫,所以就出现了如今杀估值的过程。
与此同时,互联网行业估值回调跟监管也有一定的关系。众所周知,2020-2021年政策端对整个互联网行业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包括对其业务发展的影响。
新财富:您如何看待2022年以来传媒相关板块的表现,又有哪些投资建议?
旷实:2022 年,我们认为,不管是A股的传媒板块,还是港、美股的互联网板块,估值都处于历史底部,其股价对前期的一些政策因素以及因基本面下行所造成的影响都有了较为充分的反应,因此,部分个股已经处于相对合理的估值区间。2022 年以来,相关板块的政策面已经较为平稳,资本市场应该更多地关注基本面的变化。
与此同时,我们认為整个行业短期内并不会出现如传媒板块在2014-2015年、互联网板块在2019-2020年那样波澜壮阔的走势。但是,部分商业模式壁垒确定性强、未来两三年成长中枢较高的公司,依然具备持续的竞争力和投资机会。所以,我们建议投资者可以从基本面的角度去选取景气度较高、护城河较深、确定性较强的龙头公司。
新财富:您如何看待未来几年传媒互联网行业的景气度?
旷实:未来,传媒互联网板块各细分子行业的景气度会有较大差异。我们认为,中长期看,直播电商、本地生活服务、短视频、长视频、手游等领域的景气度更好,如果从更长维度看,可以更多关注如元宇宙等新业态所催生出来的机会。
平台经济的竞争环境将受益于法律法规的完善,变得更加健康
新财富:2020年以来,政策面有反垄断、网络数据安全法出台等变化,互联网上市公司的商业逻辑是否发生变化?
旷实:根据我们团队的研究,反垄断本身并不是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它实质是一揽子的法律法条,适用于很多行业,只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太快,导致此前反垄断法的部分条例并不适用于当下的互联网生态,因此,反垄断法的修订需要去匹配当下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所以,反垄断法的修订并非带有指向性,所谓“反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更可能是一个误解。
但反过来看,因为中国互联网在过去5至10年的时间里发展特别快,部分细分子行业更是做到了全球领先,商业模式也在不断革新,因此,确实需要更多的监管手段进行约束。所以我们认为,相关监管政策的出台,实际是顺应着行业发展的趋势,包括像用户隐私、用户数据以及反垄断法的修订,都是适应行业发展趋势所做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