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运本质上是偏服务型行业
新财富:您对交通运输行业的中长期发展趋势有怎样的判断?
韩轶超:交运行业的划分比较多元,在有的分法里处于上游的公司,在另一种分法里可能处在中游及下游。但本质上,交运属于偏服务型的行业。从这个角度看,交运行业的发展和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从行业划分上说,可能有两类公司在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会比较受益,一类是偏资源垄断型的行业,例如机场、高速公路、港口等子领域,它们偏向于提供基础设施类的服务,并通过自身的垄断地位以及对上下游相关企业的服务创造价值。
第二类则是偏向于充分竞争的行业,其中又存在通过成本以及通过差异化竞争这两种不同方式获得优势地位的企业。我认为,航空、快递等子行业中会有很多企业脱颖而出,这些行业正处于优胜劣汰的竞争格局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诞生一批核心企业。
总结来看,交运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将以服务中国的核心制造业为主,我们从中更为关注的是垄断资源型的基建类公司,以及能够从竞争性行业中脱颖而出的核心公司。
增速放缓的行业并不意味没有投资机会
新财富:在行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您如何看待快递行业的发展格局?
韩轶超:当前,快递行业的增速确实处于缓步下行的趋势,这既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较为自然的规律。一方面,快递行业的景气度,取决于网购的频率以及网民的人数,而过去几年,中国的互联网网民数以及网购人数的增速都在下滑,网购场景也从最初的PC端过渡至移动端,再如拼多多等新势力对下沉市场的渗透,均导致网购市场的饱和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过去几年,中国网购市场的单价呈现的是缓慢上行的趋势,这也是市场成熟的一个表现。
但是,行业增速放缓并不一定意味着没有投资机会,或者要投资者规避这个行业,因为在二级市场做投资,人们不仅关心胜率,还在乎赔率。举个例子,现在比较火的新能源行业,由于增速很高,因此在一二级市场参与投资的人也很多,但是过5年、10年后,很多公司都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最终剩下的头部企业在行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也会持续给投资者带来回报。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在一些增速放缓的行业,也会诞生一些不错的投资机会。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白色家电领域,美的、格力等都是投资者长期跟踪的标的,这些标的通过规模效应、品牌效应等,同样能够为投资者创造价值。所以,回归到快递行业,我们认为,行业在增速下滑的同时,若能进入一个更为有序的竞争环境中,对投资者以及相关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坏消息。
我们能够发现,过去一年,部分快递公司在同质化竞争中不再如往常般热衷于价格战,原因是过去市场增速很高时,整个行业的成本曲线比较陡峭,比如,业务量从日均1000万单增至日均2000万单时,企业的成本可以大幅下降,所以有动力打价格战,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但快递行业的成本不可能趋近于零,因此,如今大家的日均单量都处于一个较高的基数之后,企业成本也处在低极值的临界点上,曲线不断平缓,大家也就没有动力再通过降价来扩大揽件数量。
所以我认为,市场需求增速下降,可能意味着,快递将从一个数星星的行业,变成一个数月亮的行业,长期的投资机会快要来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