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证券韩轶超:交运行业跨过困难期,将诞生伟大的企业
作者 张天伦
发表于 2023年1月

韩轶超 长江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交通运输行业首席分析师 新财富最佳分析师NFBR

在韩轶超进入长江证券研究所的第二年,他所在的交通运输仓储(简称“交运”)研究团队迎来了一次人员变动——2012年前后,包括首席分析师在内,团队成员纷纷因各种原因离职,短短数月间,仅剩下他一个人。

碰上如此“巨变”,韩轶超没有选擇去别的研究所“抱团”,而是独自留在长江证券“从零开始”。从最初学习如何做研究、跑路演、搭团队,到2016年获得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交运仓储行业第三名,并最终在2020年拿到第一名……10年之后,韩轶超成为了交运仓储领域里最受市场认可的证券分析师之一。

韩轶超所研究的交运行业十分传统,这表现在,一是除物流以外的民航、公路、港口等领域,国有资本均占比较高、行业格局相对稳定,因此,行业研究框架不需要频繁更迭;二是由于周期性极强,这一行业的分析师免不了要经历“坐冷板凳”的时期,因此更考验研究的深度、细致程度,以及耐力和定力。

尤其是如今,在新冠疫情带来的扰动下,交运行业陷入“至暗时刻”,除航运外,公路运输、航空等行业的发展几近停滞,整个民航业自疫情以来的合计亏损已超过疫情前3年的利润总额,与跨城运输、出行相关的领域,更成为了最具不确定性的行业。

如何将疫情影响融进研究框架,并最终有效地输出至投资机构,成为当下交运行业研究的一大难点及关键点。

面对挑战,韩轶超却表示,在大环境困难的时候,更应该更好地观察全行业中能够在长周期里实现稳定发展的伟大企业。“交运最大的发展机遇,是中国制造的崛起。”

从同行到独行

与优秀者同行,是韩轶超在学生时期最常用到的成长策略。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出口业前景全面向好,抱着“出口景气,国际贸易专业肯定也会吃香”的想法,韩轶超于2003年高考结束后,报考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并被成功录取。

国贸专业所处的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在大学前两年采取的是“大课堂”形式,所有学生统一授课,最终依据考试成绩,由成绩好的学生优先选择专业方向。这一次,韩轶超在大二结束后选择了金融学。

韩轶超换专业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当时成绩排在前10%的同学几乎一致地选了金融学,他感觉,跟着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总不会变差。

2006年,随着证券研究行业的市场化发展渐入佳境,以及资管机构需求的增加,券商研究所已经成为金融、经济专业毕业生们最向往的工作方向之一。而善于观察的韩轶超也注意到,金融学本科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大多数只能去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实习、工作,而要到证券公司的研究所、投行等核心部门,则需要硕士文凭打底。于是乎,韩轶超继续攻读了金融学硕士学位,最终在2009年,进入长江证券研究所实习,并于2010年正式加入当时由吴云英率领的交运团队,负责航运和港口领域的研究。

于韩轶超而言,当时的工作起点不低,因为在2010年,长江交运团队在时任首席的带领下,已经拿下了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交运行业第三名的成绩。

但到了2011年末,由于团队人员变动,长江交运无缘新财富最佳分析师。

传统的交运行业,由于趋势变化不快,因此很难通过单一地推荐某一公司或细分行业而获得机构的认可。要获得机构的关注与信任,形成较高的研究壁垒,更需要在长时间研究积累的基础上,对全行业形成整体性的观察,且这一优势一旦建立,很难被打破。

这一点,在往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评选中已有所体现——2003至2004年,中金公司在交运行业研究中占得先机,连续两年获得第一名。但到2005-2010年(2005-2007年评选中,交运行业拆分为公路港口航运、航空运输两个行业),则是于军、马晓立分别带领的中信证券交运团队豪夺六连冠。直至2011年,随着于军、马晓立相继投身自营、资管等领域,中信证券在交运的“垄断地位”才被兴业证券的曾旭打破。

本文刊登于《新财富》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