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供应链是指由军队所需要的物资生产、物资供应以及物资运输等构成的一个关系错综复杂的网链式结构。美军将“供应链管理”定义为:“以制定向用户提供物资和服务的计划为起点,以物资交付给作战用户为终点的一体化流程,其中,也包括物资撤回以及装备供应商、后勤管理部门和用户之间的双向信息流。”美军认为,供应链管理必须具有完整协调的相关流程,确保能够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满足军事用户对物资和装备的需求。近年来,美国全面加强供应链管理,采取制定政策法规、成立相应组织管理机构、实施技术手段等多项措施,大力提升军用供应链的安全水平。
建立完整的国防供应链管理体系
二战期间,美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于储备式的后勤系统,这种保障模式是为了保障军队对物资的大量消耗,一直延续了几十年时间。二战后的几十年这种系统运转良好,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后勤保障实践表明,该系统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保障体系反应迟钝,在维护费用方面较为昂贵,无法保障、满足军队要求。美国防部对后勤系统进行改革,国防供应链管理思想和实践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国防供应链管理方面,美国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分工明确、指挥线路清晰。大致分为三层,总统与国会为最高决策层;国防部等政府部门为计划管理层;国防部等政府部门下属科研部门、军工企业、大学机构等为实施层。


美总统负责国防工业供应链发展的战略决策和顶层协调,包括以行政命令形式颁布供应链相关法律和政策指令;在国情咨文中阐明与供应链有关政策和指导原则,以及提出国防工业供应链相关预算申请等。美国会作为最高立法机构,负责审议、批准或否决供应链管理相关法律及总统指令,听取政府问责署向国会提交的供应链相关的重大项目评估报告。美国会的参议院和众议院负责审查、批准与武器装备供应链管理相关的重大决策和计划规划等。
美国防部作为武器装备采办集中统一管理的主要部门,负责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研制、生产、采购、试验、鉴定、维修、保障全过程的统一管理和协调。国防部根据相关法律及国会要求,联合其他政府部门落实国防工业供应链管理相关事宜,例如对国防科技工业基础进行评估并对国防相关技术进行调查和研究。国防部负责组织领导武器装备采办工作,协调美国各军兵种的装备采办活动。
美国防部下属军兵种采办管理部门、科研部门、军工企业等作为国防供应链实施层,负责落实国防部及相关部门各项政策要求,具体组织实施武器装备采办工作。美军兵种设置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各军兵种的装备项目采办管理。军工企业作为生产商,负责落实各军兵种的武器装备采购需求,制定相关政策确保武器装备供应链稳定可靠。例如洛马公司建立供应商量化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动态调整供应商合格名录,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此外,落实国防部关于疫情背景下国防领域中小企业发展激励政策,将来自国防部的所有加速付款全部支付武器装备供应链,并优先考虑小型和脆弱供应商,以降低新冠疫情带来的供应链风险,促进国防工业基础健康发展。
构建供应链管理政策与制度体系
美军供应链政策体系与管理体系一脉相承,基于各层面发布的法律法规、指令政策等文件,逐层实施,步步深入,构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政策体系。
一是将供应链政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2年,美国发布《全球供应链安全国家战略》报告。该报告提出,全球供应链系统是对美国经济和安全而言“至关重要的资产”,同时报告指出,美国将“促进商品高效与安全运输”和“具有弹性的供应链”作为两大战略目标,标志着美国供应链政策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2015年,美国发布的《国家创新战略》同样提到全球供应链,主要聚焦供应链的创新。其中特别提出,全球供应链和数字化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