璀璨多彩的古代书法名帖
作者 黄剑华
发表于 2023年1月

从古至今,流传于世的中国书法名帖数以千计。字体有篆、隶、楷、魏、行、草,以及自成风格的历代书法名家之作。种类有奏文、纪事、书牍、信札、随笔等等。还有后人将前代书法家们的墨迹精选制帖装订成卷册,或刻版拓印,流行于世的,也都称为帖。对名帖的赏玩,堪称历代文人雅士的一种传统。历史上的许多东西,都被时间的风沙湮没,但书法名帖的艺术魅力,至今仍闪耀着绚丽的光华。

如果说汉字的发明和书写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组成之一,那么书法艺术就是传统文化中极富有中国特色的精粹了。

帖的兴起,从汉代就开始了。纸的发明为书法家们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书写条件,写在纸上的墨宝就成了达官贵族和文人雅士的一种雅玩。封建帝王对书法艺术的嗜好,也对帖的兴旺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精美的墨宝,不仅可以赏玩收藏,更为学习书法艺术提供了范本。

书法艺术发展到东汉,由篆书演变而来的隶书日臻完美,并出现了楷书、章草等多种书体,书法艺术由此变得更为丰富多彩。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造诣高深、独擅一时的书法家,如崔瑗、杜操、张芝、蔡邕等。如张芝便有草书《冠军帖》、章草《消息帖》,北宋《宣和书谱》中曾有记载。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一个璀璨耀目的阶段,出现了灿若繁星的书法名家,如钟繇、邯郸淳、韦诞、皇象、卫瓘、索靖、陆机、卫夫人(卫铄)、庾翼、王羲之、王献之、王珣、王珉、谢安、羊欣、萧道成、王僧虔、贝义渊、郑道昭、陶弘景、萧子云、朱义章等。其中尤以钟繇、王羲之最为著名。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年轻时曾在抱犊山学书三年,东汉末为黄门侍郎,后为曹操重用,魏明帝时官至丞相、太傅,世称“钟太傅”。钟繇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飘逸萧疏、由隶入楷的新面目新书风,对后来的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钟繇的法帖有《力命表》《宣示表》《昨疏还示帖》《丙舍帖》《贺捷表》《调元表》《荐季直表》等,可惜真迹多已亡佚,今存多为后人摹刻。

陆机(261—303),字士衡,是介于钟繇与王羲之之间的西晋著名文学家和书法家。陆机的祖父陆逊、父亲陆抗,都是三国吴的名将。陆机自幼居家苦读,西晋太康末,陆机与胞弟陆云同赴洛阳,文才倾动一时,时称“二陆”。陆机后来担任过平原内史的官职,所以又称为“陆平原”。陆机的书法造诣,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尤其擅长行书和草书。陆机流传后世的墨迹,主要有《平复帖》,为草书体,九行,共八十四字。是我国现存书法家墨迹中时代最早的一件。

王羲之是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于贵族家庭,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羲之擅长多种书体,他在书法艺术上精深的造诣和高超的境界,堪称东晋书坛上的一座高峰,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他不仅留下诸多佳作,还有许多故事流传,譬如“坦腹东床”“以书换鹅”“兰亭醉书”等,至今仍津津乐道。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聚会。王羲之乘着酒兴,即席写了一篇《兰亭序》,全文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因为是草稿,即兴挥洒,无意于求工,所以显得格外潇洒自然,情韵非凡。《兰亭序》堪称书法史上的千古绝唱,被后人推崇备至,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本文刊登于《月读》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