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与恐高症
作者 陶琦
发表于 2023年1月

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曾幻想自己化身为一只小鸟,在空中飞翔俯瞰纽约这座城市。我从她的文字判断,她可能有恐高症,所以才把头晕目眩的感受描写得如此精细。当然这也不是什么有损声誉的事,很多文人都有恐高症。包括我自己,每次看到视角从高处往下拍的照片或电影镜头,就会血压骤降,汗洽股栗,由此想到加缪的一句话:“我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自己与灵魂相距甚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真实。”

恐高是很常见的人类心理,大概每二十人就有一个人恐高。科学家认为恐高有三要素:首先是人的视觉焦点产生偏移,其次是身体的控制能力差,再加上前庭系统功能较弱,导致人对垂直高度估计过高,直觉上感到更可怕。文人是最符合这些要素的群体,既多愁善感,又手无缚鸡之力,很多时候都欠缺解决自身困境的能力,在登高探索自然风景的过程中更容易感受到消极思维以及焦虑情绪,由此令恐惧升级,形成恶性循环。

唐代韩愈与友人游华山,就因恐高闹出过大笑话。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是因为上山时可以提前找准落足点,即使山道险峻,也不会让人感到恐惧,很多人都是等到下山,才发现纵向视角和横向视角是不一样的。

本文刊登于《月读》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