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新趋势
作者 陈明凡
发表于 2023年2月

【关键词】大变局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放眼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已经走过了自己的“黄金时代”,而今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社会主义则无可阻挡地走向勃兴。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局面。运用科学的大历史观展望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能够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艰巨曲折有充分思想准备,并下定决心以坚强的斗争精神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断夺取更大的胜利。

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变局中兴起和发展

要科学预测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趋势,首先应回顾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社会主义运动是在几次世界大变局中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既创造过多次辉煌的胜利,也经历过多次挫折和失败,但总体来看,其在历史的坐标上留下的是一条上行的曲线。马克思在总结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时,深刻揭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无产阶级革命,例如19世纪的革命,则经常自我批判,往往在前进中停下脚步,返回到仿佛已经完成的事情上去,以便重新开始把这些事情再做一遍;它十分无情地嘲笑自己的初次行动的不彻底性、弱点和拙劣;它把敌人打倒在地,好像只是为了要让敌人从土地里汲取新的力量并且更加强壮地在它前面挺立起来;它在自己无限宏伟的目标面前,再三往后退却,直到形成无路可退的局势为止,那时生活本身会大声喊道:这里是罗陀斯,就在这里跳跃吧!这里有玫瑰花,就在这里跳舞吧!”①将近一个世纪之后,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时再次论证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革命的发展规律,指出:“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他们也是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条定律。”②真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运动是从19世纪初期世界变局中开始的。17世纪英国革命虽然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但工业生产还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现代无产阶级还没有形成。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初期,英国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引发了世界大变局,现代无产阶级开始形成,并逐步走上政治舞台。19世纪初期出现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被恩格斯称为“社会主义创始人”。他们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及其根源,设想了未来社会的美好图景,但由于看不到这场社会大变革的主角是无产阶级,反而把实现新社会的路径寄希望于有产阶级和各国君主的施恩。恩格斯指出:“在当时刚刚作为新阶级的胚胎从这些无财产的群众中分离出来的无产阶级,还完全无力采取独立的政治行动。”③恩格斯将这种历史状况的论述上升到唯物史观高度,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能从头脑中产生出来。”④

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引发世界政治大变局的革命。当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和封建社会里的新贵族结成联盟反对以国王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制度,而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结成同盟反对以国王为代表的君主专制制度。人民群众中就包括刚刚从工业生产中脱胎出来的现代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在这场革命大风暴中受到第一次政治洗礼。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爆发的英法德三国工人运动则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独立走上了政治舞台。在这场政治大变局中,无产阶级的战斗力第一次显露锋芒。在马克思、恩格斯指导下,第一个共产主义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科学社会主义取代了空想社会主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大幕揭开了。1848年法国工人六月起义、1871年巴黎公社起义,工人运动一波接一波高潮迭起,成为当时世界大变局的又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巴黎公社失败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进入20世纪后,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到来了。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格局。十月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人类走向社会主义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胜利发展为多国胜利。1949年中国革命的胜利,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格局,形成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世界体系的对峙。这是社会主义运动凯歌行进的时期。苏联和东欧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西方政客欣喜若狂,发出“社会主义大失败”的喧嚣,并断言中国会紧步苏联后尘,在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冲击下垮台。革命队伍中有些人也担心:社会主义红旗还能打多久?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⑤历史证明,社会主义中国不但没有垮,而且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者从中国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希望之光。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大变局中一路走来,进入21世纪又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并将再次迎接历史的大考。

社会主义运动在发展过程中的分化和走向

19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后,马克思、恩格斯同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流派进行斗争。1895年恩格斯去世后,社会主义运动中的机会主义思潮立即抬头,伯恩斯坦提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微不足道的,运动就是一切”等谬论,公开向科学社會主义提出了挑战,还声称要将社会民主党改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改良的政党”。社会民主党中的左派代表人物列宁和卢森堡、蔡特金等人对伯恩斯坦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宣告破产,社会民主党变成了民主社会主义的政党。列宁领导社会民主党的左翼在各国创建了共产党并建立了共产国际,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分道扬镳。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裂变,分成两大派系,一个走革命之路,一个走改良之路。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并致力于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流。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在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取得胜利,中国革命使社会主义在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取得胜利,还有众多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像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在狂风暴雨中成长,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新制度代替旧制度的壮阔革命史诗。

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顶住巨大压力和挑战,高举社会主义旗帜,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从中国的发展中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希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开始逐步恢复生机。中国共产党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这是各国共产党和革命者公认的事实。除中国外,越南、朝鲜、古巴、老挝这些国家也坚持社会主义大方向,在保卫新生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越南共产党过去曾领导人民取得抗法战争、抗美救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小国战胜大国、弱国战胜强国的奇迹。胡志明去世后,越共曾追随苏联走了一段弯路。越共总结教训,学习中国经验,实行革新,在党内开展了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批判,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易帜。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