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全球化 科学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时代,伴随全球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迭代加速,资本主义社会也发生诸多新变化,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仍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新的时代,有挑战有机遇
第一,全球化时代科技与经济的迭代加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全球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迭代更新也在加速。
在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人类社会的生产力随之获得了巨大发展,产业革命也随之兴起,进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关系,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历经三次产业革命,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进入21世纪后,世界历史上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呼之欲出,人类社会即将由信息化时代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世界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国家之间、区域之间、集团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全球产业链体系、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都迎来了新一轮重塑的契机。
第二,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作用变迁。在前几次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由于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完成产业革命,因而能够以更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为依托,改变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对于自由贸易和自由竞争的天然需求,使其迫切需要扩大自由市场的规模和范围,在客观上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成早期,一方面,资产阶级借助地理大发现和航海、枪炮技术的科技优势,不惜通过圈地运动、侵略战争、炮舰外交、殖民掠夺、人口贩卖和鸦片贸易等“领土逻辑”,来扩展和瓜分世界市场。随后,资产阶级又借助资本扩张、金融霸权等“资本逻辑”,维护和拓展其统治的边界。经过数百年的扩张,资本主义使农村从属于城市,迫使“蒙昧的”国家和民族从属于“文明的”国家和民族,从而逐步取得了其对世界的统治,并最终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弊端逐渐显现。许多国家开始采取保护关税、禁止性关税制度等垄断性经济制度,增加贸易壁垒、割裂世界市场,掀起逆全球化浪潮。在马克思看来,垄断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极端形式,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资本的垄断成了与这种垄断一起并在这种垄断之下繁盛起来的生产方式的桎梏”,这些垄断性的经济制度与封建君主在政治上的垄断相一致,阻碍了世界市场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将社会生产力从封建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的同时,也释放出了另一面。由于社会化的生产资料由资本家私人支配,社会化的劳动产品也被资本家私人占有,这样,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就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且这一基本矛盾无法由资本主义自身加以消除。这成为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社会问题频出的根源,也是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由推动力量变为桎梏的根源,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对经济全球化形成了阻碍。
而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为了维系其统治,在制度和手段上进行了许多变革,加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延缓了资本主义的垂死性,也带来了资本主义的诸多新变化,例如公司帝国主义、赌场资本主义、景观资本主义等。但不管资本主义如何变化,发展到了哪个阶段,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存在,这就使得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仍然存在,其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规律仍然存在,因而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制竞争中,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仍然存在。
第三,全球化時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虽然是冷战结束以后才流行起来的,但是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却早已被马克思主义所预见。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就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资本论》等著作中详细论述了世界贸易、世界市场、世界历史等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洞见和论述,深刻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逻辑、过程,奠定了我们今天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
经济全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资本主义拓展自由市场至一战前的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形成阶段。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巧取豪夺、强权占领、殖民扩张等原始方式,基本瓜分了世界市场,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二是二战后至冷战结束前的两个平行世界市场阶段。在国际共产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各国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风起云涌,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在经济上则形成了两个平行的市场。三是冷战结束后的经济全球化阶段。各国相互交流、联系和依存大幅加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制关系在竞争中发展演化。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演进使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不可调和,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仍然存在,资本主义为了转嫁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缓解国内贫富分化和阶级矛盾,不惜采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策略,甚至在局部地区使用武力与和平演变、阴谋颠覆等手段,维系全球霸权。这使得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同时,又由于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使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人类面临的风险挑战加剧。
然而,历史大势中蕴含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无法阻止但可以认识、顺应和运用客观历史规律。“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未来各国人民进一步加强相互交流、联系和依存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通过开放合作增强国际经贸活力,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增强世界经济动能,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创造条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将是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新的理论,有难题有创新
第一,经济基础和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在每一輪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之后,社会生产力都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世界经济总量显著增长,经济全球化进程也获得了进一步推进。然而,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没有使发展的成果为人类所共享。资本主义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由于占有工厂、矿山、机器设备、土地等生产资料,资产阶级通过僱佣劳动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从而使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者、财富拥有者和统治阶级。
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资产阶级只在意维护少数人的财富和利益,导致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全球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