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新飞跃
作者 张士海
发表于 2023年2月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蓬勃生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人民至上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成功实践与创新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求索中,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走过了一条极不平凡的发展道路,深深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紧跟时代发展潮流,顺应党和人民发展需要,持续焕发出鲜活强大的生命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政治格局深度变革,多元文化思潮交融交锋激烈,深层次社会矛盾交织叠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我们需要全面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意涵和发展规律,不断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丰富的时代内涵,以更强的责任担当和更实的行动举措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守正创新,正本清源,牢牢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旗帜和纲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证明,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不会因时代的变化而过时,就在于它具有坚守正道、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因此,只有将守正和创新结合起来,才能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实现理论的创新,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蓬勃生机。

固本培元,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发展趋势的剖析,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了科学的预测和展望。尽管许多具体结论因时空的变化需要不断补充和完善,但其基本原则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仍具有普遍的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认识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繁荣发展的内生性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因此,要想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既要深入掌握和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论内核和逻辑体系,观察当代中国,观察当代世界,分析和解决我们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又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把科学社会主义看作是不断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坚决反对以“坚持”为借口而因循守旧、故步自封,防止和克服教条主义、实用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倾向。

开拓创新,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任何理论要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就一刻也不能停止思想前进和理论创新。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焕发出强大生命力,需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一方面,要抛弃僵化停滞的落伍思维,敢于冲破和抛弃前人囿于历史条件而作出的论断,善于根据实践发展作出原创性的理论贡献,以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使其在自我超越中与时俱进,永葆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要坚定不移地把科学社会主义看作我们党的思想武器、精神旗帜和行动指南,不能因为个别观点被突破,就贬低科学社会主义,否定其科学价值和存在意义,要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坚定信心、对社会主义保持必胜信念。

正本清源,旗帜鲜明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任何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发展,都离不开对同时代各种错误思想的驳斥和批判。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要想使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持续焕发蓬勃生机,必须敢于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发扬斗争精神,面对各种错误思想的冲击与诋毁,要主动亮剑、正面回应,及时澄清人民群众思想认识中的误区和错误,以激浊扬清、正本清源的决心和勇气,捍卫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同时,还要练就斗争本领,努力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与错误思想斗争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科学应对错误思想负面影響的考验。

立足实际,紧跟潮流,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

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也是理论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再告诫人们,他们的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作为一种理性认识的思想成果,科学社会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为现实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一般、普遍的方法论指导,而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其具体形态、具体实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这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生长点。新时代永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活力,必须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密切关注和回答时代与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正确处理原则的一般性和具体实际的特殊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于活生生的现实,理论的实践性本质要求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必须要认清中国特殊的国情,与中国现实相结合,不断适应中国发展的实际需要。一方面,要立足基本国情,既要看到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我国是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又要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展呈现出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积极应对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新考验和新挑战,紧紧围绕满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推进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另一方面,还要运用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深入研究实践中的新经验、新规律,并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总结和概括,使科学社会主义不断补充新的内涵从而获得新的活力。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