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做强健康产业的策略选择
作者 陆杰华
发表于 2023年2月

【关键词】做优做强 健康产业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健康长寿历来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2016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式开启大健康时代健康产业新蓝海。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加快发展健康产业,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22年5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印发了《“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将“做优做强健康产业”作为重点部署的七个方面任务之一,并预计到2025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11.5万亿元;《规划》同时进一步提出将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融合发展,壮大健康新业态、新模式。

毋庸置疑,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不仅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提升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做优做强健康产业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是发展健康产业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民健康高于一切的基本价值立场和根本发展遵循。二是发展健康产业体现了坚持将人民健康作为改善保障民生重要抓手和举措的民生观,成为改善民生福祉和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感、获得感、幸福感以及促进社会和谐国家长治久安的助推器。三是发展健康产业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从以往单一强调经济高速增长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的客观要求,这一产业势必将助力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和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四是发展健康产业还是推动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升级和催生巨大消费市场的重要载体,助力其成为未来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健康产业发展的鲜明特点

健康隶属大健康范畴,即健康既涉及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个体层面,也关乎社会、环境等宏观层面,大健康的宗旨在于重点通过多层次的科学干预最大限度降低各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而實现个体健康和宏观健康的有机统一。上述对健康的界定从一个侧面表明,大健康不仅是一种全新理念,同时也是健康生活、消费的行为方式。健康不仅是个体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重要象征。传统观点通常认为以收入提高为标准的富裕极大促进健康,而当下的新观点是健康同样有利于促进富裕水平的持续提升,因为越健康生产力越高,越健康学习能力越强,越健康越为长寿储蓄,越健康越能吸引投资,健康改善最终能促进经济发展,以健康为主的发展势必推动人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持续关注和重视,健康产业便孕育而生。事实上,中国话语体系下的健康产业旨在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实现人民更高水平的全面健康。狭义上讲,健康产业是指传统的医疗卫生服务业,包括治疗服务、康复服务、长期护理服务、辅助性服务、药品和医疗用品零售、预防服务等。广义上讲,健康产业是指以医疗卫生和生物技术、生命科学为基础,维护、改善和促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健康为直接或最终用途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各种生产活动的集合,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健康保险与保障服务、健康养老与长期护理服务、健康休闲运动服务、健康旅游服务、智慧健康技术服务、药品及其他健康产品流通服务、其他与健康相关服务、医药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制造、健康食品和医疗化妆品制造、体育用品制造、健康智能设备制造、卫生机构设施建设、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等诸多大类。健康产业是与人民群众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服务和经营的统称。综合而言,我国健康产业发展具有五个鲜明特点:

一是经营性与公益性并重。经营性健康产业是指通过市场来组织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而公益性健康产业是指通过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基本的健康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与其他产业具有明显的市场性和营利性不同,健康产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还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或者公共产品属性,人民群众均有公平权利获得最基本的健康产品和服务。健康产业的公益性意味着这一产业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依靠政府和市场共同发挥作用。

二是产业链长且辐射面广。健康产业具有明显涵盖三次产业活动全产业链条的特点。从三次产业构成上看,健康产业包括第一产业的有机农业和中草药种植业等,第二产业的健康食品业、医药制造业、体育用品制造、健康智能设备制造等,第三产业的医疗卫生服务业、健康服务管理业、健康金融保险服务业以及新兴产业数字健康等。

本文刊登于《人民论坛》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