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世界杯 卡塔尔 现代化进程 文化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国际足联世界杯,自 1930年开始至今,已经举办了21届,举办地大多在欧美足球发达国家。2022年,世界杯首次走进中东地区。人口仅260多万、国土面积只有1.15万平方公里、属热带沙漠气候的中东海湾小国卡塔尔承办了这一重大赛事,并给世界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世界杯。纵观卡塔尔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小而美”和“小而强”的发展特色对各国尤其是资源主导型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卡塔尔世界杯的成功举办
卡塔尔于2010年12月2日获得2022年第22届世界杯主办权。在最关键的第四轮决定性投票中,卡塔尔与美国的一对一较量最终以14比8完胜。卡塔尔世界杯也因此成为历史上首次在北半球冬季举行、首次由从未“进决”国家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
卡塔尔决心打造有史以来最炫目世界杯的决心从申办世界杯的那一刻就开始了。不同于其他申办国家以足协或者体育组织负责人作为申办领导人,卡塔尔则是高举高打、直接任命现任卡塔尔国王的弟弟默罕默德·阿勒萨尼王子为申办委员会主席。对申办策划书等材料的准备更是细致而充分,几乎对评委们及外界能够想到的每个质疑细节都准备了预案。如面对“炎热天气不适宜举办大型赛事”等质疑,卡塔尔提出了“控温体育场”的模型,通过在体育场内建设空调设施,调节赛场温度来保证比赛的正常运转。
卡塔尔精心准备10年,投入高达2200多亿美元巨资建设各类体育场馆和配套设施等,卡塔尔刷新了历届世界杯的耗资记录(远远超过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116亿美元和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150亿美元),被称为“史上最贵世界杯”。在巨资投入之下,卡塔尔把很多“不可能”变成了现实,如在一片沙漠之中打造了一座全新的世界顶尖现代化城市——卢塞尔城。在这座距离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北二十多公里的新城里,如今屹立着全球规模最大、设计标准最高的世界杯主赛场——卢塞尔体育场(Lusail Stadium)。该体育场的外观以阿拉伯的“椰枣碗”和“珐琅灯笼”为设计灵感,远观如同一只阿拉伯金钵碗摆放在波斯湾海边,融入了阿拉伯国家热情待客的文化与民俗,向全世界表达卡塔尔的开放包容态度。12月18日的世界杯决赛日还是卡塔尔的国庆日,有什么样的国庆活动能够比得上全世界50多亿观众目不转睛地聚焦于卡塔尔呢?
值得一提的是,美轮美奂、集人文关怀、现代化和环保理念为一身的卢塞尔体育场还是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承建的。从设计到施工,中国企业提供了全产业链的中国方案、中国产品和中国技术,也创造了卢塞尔体育场的六项世界之最:全球最大跨度双层交叉索网屋面单体建筑;全球规模最大世界杯主场馆;全球系统最复杂的世界杯主场馆;全球设计标准最高的世界杯主场馆;全球技术最先进的世界杯主场馆,以及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世界杯主场馆。即便超大型赛事一般难以克服的电力和水资源耗费问题,也引入了最先进的环保方案,如卢赛尔体育场停车区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为体育场以及邻近的建筑物提供电力;绿色草坪采用雨水收集回收再利用与海水淡化技术;体育场馆则安装了节水装置和泄漏检测系统,等等。2020年12月,卢赛尔体育场登上卡塔尔中央银行新发行的面额10里亚尔纸币,这也是“中国建造”首次登上卡塔尔的货币。
不僅如此,为解决世界杯一个月内高达120万到150万人的巨大入境人流(超过该国2020年和2021年两年入境游客的总和)所带来的餐饮住宿和交通挑战,世界杯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小的东道主除了在首都之外建设卢赛尔新城缓解交通压力外,为解决酒店资源不足,除充分利用包括民宿、公寓及停泊在多哈港口的“邮轮酒店”外,还从中国进口了6000多个集装箱并打造成为内部设施一应俱全的“集装箱酒店球迷村”,来自各国的球迷们可以尽情在这里看球、评球和交朋友,使“球迷村”瞬间幻化为“地球村”。
卡塔尔的工业化、现代化及共同富裕进程
卡塔尔曾经是个经济窘困、国民生活水平低下的国家,即便在20世纪40年代,卡塔尔首都多哈都被形容为“一个凄惨的小渔村”。然而,仅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卡塔尔就从一个经济欠发达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助推卡塔尔“华丽转身”的除了前期依靠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完成的资本原始积累外,更重要的还有1995年哈马德王储上台后开启的工业化、现代化及共同富裕进程。
第一阶段,依靠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完成了国家发展所需的资本原始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