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劲光与毛泽东的延安十年
作者 吴殿卿
发表于 2023年2月
1938年7月28日,萧劲光(三排左六)同毛泽东(三排左五)与出席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及陕甘宁边区保安部队第二次军政干部会议的同志合影

留守延安,责任重大。毛泽东靠萧劲光“吃饭”

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呼吁下,国民党政府终于与共产党达成了“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协议。继而,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时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的萧劲光被任命为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對内则称留守兵团司令员。

八路军主力开赴抗日前线后,中共中央驻扎于陕甘宁边区的延安城。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它使陕甘宁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大后方,有利于指导敌后根据地建设,使前线的部队后方有了“家”,有了回旋余地。但这里不仅地瘠民贫,而且所处环境复杂。东面隔河相对的,是从华北沿平绥线进攻的日本侵略者,留守兵团要随时准备抗击日军入侵,固守千里河防。南、西、北三面,有国民党军二十几个师包围。在边区内,国共两个政权并存,虽然建立了统一战线,但摩擦与反摩擦的斗争不时发生。同时,边区各县的数十股土匪经常四处袭扰。留守兵团要应付内忧外患,保卫党中央,但整支部队不足1万人。无疑,其担负的责任是无比重大的。

萧劲光任留守兵团司令员,是由毛泽东提名,并且经过党中央慎重研究决定的。1937年12月,在留守兵团成立后首次举行的军政干部会上,毛泽东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留守兵团是根据地赖以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武装力量。要把留守任务看得同前线抗日救国一样重要。要使留守兵团尽快走上正规化的建军道路。他转身拍拍萧劲光的肩膀接着说道:“同志们,我在延安,就靠这位老兄吃饭,靠你们留守兵团吃饭啊!”毛泽东意味深长的玩笑话,使萧劲光受到很大震动。当晚,他回到宿舍里思考再三,书写了“任务重于生命”6个大字,第二天挂在留守部队动员大会会场上。在当天的动员报告中,他反复阐述留守部队担负的“保卫河防、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巩固与扩大留守部队,加强战斗准备,培养和积蓄干部”等任务的光荣和艰巨,号召广大官兵为完成任务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在此后多年里,萧劲光一直以“任务重于生命”作为留守兵团的训则,警示自己,教育部队。

留守兵团要立得住,首先要解决的是社会环境问题。据粗略统计,当时边区政府所管辖的各县(初始十七八个县,经斗争争取后达到23个县)境内,较大的土匪就有40多股,约4000人,握有各型枪2000多支。这些土匪四处骚扰,无恶不作。用什么办法剿灭这么多土匪,萧劲光与李德发生了一场争论。遵义会议后,李德被撤销了军事顾问的职务,跟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他先在红军大学讲过一个时期的课,后又被派到留守兵团训练骑兵,有时也参与研究一些军事方面的问题。这个人向来以军事专家自居,主观教条,固执己见。对剿匪,他提出要采取平推战术,派大部队齐头并进,认为这样声势大,兵力集中,可一次成功。萧劲光对李德说,土匪刁滑得很,昼伏夜出,到处流窜,哪里会集合在一起让你去打呀!李德听了,又是摇头又是耸肩膀,显出一副鄙夷不屑的样子。萧劲光把争论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笑了笑说:“离了李德就不行吗?”一句话,萧劲光心领神会,即自行与有关领导研究部署剿匪工作。

部队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土匪的活动规律和当地特点,采用军民结合、武力清剿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办法,灵活机动,穷追猛打。不到一年,土匪就基本上被肃清。一天晚上,已是夜深人静,毛泽东还在伏案疾书。萧劲光按照毛泽东“每晚都要来谈谈部队情况”的约定,来到毛泽东住的窑洞。当他报告说,边区境内的土匪已基本肃清时,毛泽东又惊又喜:“这样短的时间就把土匪肃清了?”萧劲光详细汇报了剿匪的经过和战果,毛泽东听了十分高兴,亲自起草了一份电报,向全国各抗日根据地通报了这一战绩,表彰了边区军民。

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摩擦,是留守兵团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一任务政策性很强,情况复杂。萧劲光与毛泽东配合得非常默契。1940年前后,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疯狂反共,进攻中共领导下的山西新军。为了打击顽固派势力,减少摩擦,党中央派萧劲光和王若飞带着毛泽东的亲笔信,到黄河边上的宜川秋林镇与阎锡山谈判。毛泽东在信中明确写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阎看后,感到最后一句语气太生硬,要求改为“我必自卫”,萧劲光断然拒绝。回到延安,萧劲光将此事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满意地说:“好,坚持得对,就是要‘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一个字也不能改。”国民党绥德地区专员何绍南,是一个搞反共摩擦的专家。他组织暗杀队,杀害八路军官兵;串通土匪,四处抢劫;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大量侵吞救济灾民的赈灾款,罪恶昭彰,群众痛恨至极。一次,萧劲光听说何绍南路过延安,立即找上门去,义正词严地将他痛斥一顿,而后又引他去见毛泽东。毛泽东指着何绍南的鼻子说:我们以抗日大局为重,你却在边区境内为非作歹。不要以为八路军软弱可欺,再这样下去,人民是不会饶过你的!当场历数他破坏抗日、反共反人民的罪行。何脸色红一阵,白一阵,头都不敢抬。为了把他彻底赶走,萧劲光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联名致电蒋介石、孔祥熙、程潜等人,要求严惩何绍南。通过一系列的有力斗争,何被迫逃离了绥德。

1938年,毛泽东(左三)、王稼祥(左二)、萧劲光(左一)在延安与参加过宁都起义的部分同志合影
1941年,萧劲光(站者右一)视察延安机关干部纺线

对于中间派,萧劲光按照毛泽东“要采取团结争取政策”的指示精神,注意多做团结的工作。如国民党军驻榆林地区的21军团军团长邓宝珊,思想进步,与中共早期领导人李大钊、刘伯坚等人有过密切的交往,与我党我军关系一直比较好,萧劲光就注意多与他交往。一次邓宝珊路过延安,留守兵团和边区政府联合举行了欢迎晚会,萧劲光还请毛泽东与邓宝珊一起吃饭。由于与邓宝珊保持了较密切的关系,双方都注意从抗日大局出发,团结对敌,遇事协商,陕甘宁边区北部摩擦明显减少。

本文刊登于《党史博览》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