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之窗
发表于 2023年2月

中共巡视制度的确立与推行

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探索创立了巡视制度。党的二大最早提出了特派员制度,党的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对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特派指导巡视地方作出了明确规定。

1925年10月,党中央制定《组织问题议决案》,提出“应当增加中央特派巡行的指导员,使事实上能对于区及地方实行指导全部工作”。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就是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去改组湖南省委和领导秋收起义的。地方各级党组织也效仿中央,设立特派员。特派员代表中央或上一级组织指导、监督下级组织的工作,是党在早期开展党内组织工作和监督执纪的常规手段,对建立党内巡视和监督制度发挥了开创性作用。

1927年11月,中央通过《最近组织问题的重要任务议决案》,决定“应当开始建立各级党部的巡视指导制度”。1928年5月,中央发出第四十七号通告,要求“县执委委员必须轮流到所属县区党部巡视工作”。1928年10月,中央颁布《中央通告第五号——巡视条例》,此后1931年5月又专门制定指导巡视的专门性文件《中央巡视条例》,对巡视工作作出了具体规定。巡视制度的确立和推行,对于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党内监督体系的重要探索和實践。

(叙往摘自《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2年第4期,王士龙文)

周恩来点评崖山之役

1958年7月初,周恩来在广东新会视察,曾步行到崖山考察。崖山是南宋最后一个皇帝的行宫故址,是南宋海军与元海军的决战之地。

周恩来在碑亭看《崖门览古》碑文时,若有所思,向在场的人们说:“‘航海岂图存?’陆秀夫不应该跳海死,他应该带兵到海南岛去……到那里可以搞根据地,还可以打嘛!到那里进可攻,退可守,打下去是有前途的。”对于崖山之役,历来的评论很多,周恩来的这个说法则是前无古人的。这反映了他作为军事家的素养以及长期领导军事工作的经验。

周恩来对南宋军队在抗元上的战略错误一针见血,那就是宋军不该一味往南方海边逃窜,而是可以退守周边的海岛,建立根据地。在崖山决战前,南宋的实力仍然数倍于元军,兵力20余万,战船数千艘,粮草充足,财力雄厚,兼有水土、地利之优势,也是民心所向。而元军兵马5万,船不过50艘,不适应南方的水土气候,也得不到民众支持。

周恩来在遵义会议后辅助毛泽东,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有丰富的战略决策经验。1949年后,在海南岛战役、抗美援朝战争和一江山岛战役中,周恩来都参与决策。

本文刊登于《党史博览》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