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伯承元帅曾说:“蒋介石一个旅也换不来我一个王克勤!”一位元帅为何如此高度地评价一名解放战士?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战旗方阵中,荣誉军旗“王克勤排”背后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了王克勤由解放战士成长为爱兵模范、爱民模范、杀敌英雄、人民功臣的全过程。
三次被抓壮丁
王克勤,1920年冬出生于安徽省阜阳县王东店一户佃农家里。他祖上几辈人都是佃农,辛辛苦苦一年打下的粮食,交了租,剩余不多,糊口都十分困难,只能靠高利贷续命。今年借一斗,明年还三斗,日子越过越难。
王克勤很小的时候就跟父母打草、拾柴、喂牛、放羊,为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全家人的日子却越过越艰难。为了活命,王克勤的父亲王晓平把王克勤送进一家寺庙当和尚,以便让他混一口僧饭吃。寺庙住持给王克勤取法名为释胜良。
父亲被地主逼死后,母亲带着“还俗”的王克勤和其他几个孩子沿街乞讨生活。
1939年4月,国民党第30军活动于河南与安徽交界地区。阜阳是30军就地补充兵员地区之一。同月,王克勤被抓了壮丁。第一次被抓壮丁的王克勤,家里没钱可赎,只有冒着生命危险逃跑一条路。逃得了今天,逃不过明天。王克勤先后三次被抓壮丁。前两次,王克勤被五花大绑,遭到毒打。1941年7月,王克勤第三次被抓壮丁后,途中未能逃脱,被编入国民党第30军27师79团8连当兵。
王克勤生活在国民党军队的最底层,受尽了压迫和盘剥,是悲惨世界的亲历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提起在中央军受的洋罪,简直没法说。”国民党军官对士兵为所欲为,稍不如意,就施用肉刑,拳打脚踢。当兵到了第4年,王克勤还只是一个二等兵。
王克勤长得个头高,连长让他扛机枪。王克勤也乐意当一名机枪手。王克勤用了几年工夫,把那挺机枪摸得烂熟,闭上眼睛都能迅速拆卸,实弹射击更是百发百中,成了国民党30军的“机枪圣手”。
当了两次俘虏兵
王克勤第一次当俘虏是在1942年6月。
皖南事变之后,国民党顽固派仍坚持“反共”方针,导致两党两军之间摩擦不断。王克勤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不用心打日本鬼子,却把枪口对准新四军呢?”
1942年3月23日,蒋介石密令国民党第5战区部队首先进攻华中地区的新四军。这一区域是新四军第5师的活动范围。
王克勤所在的国民党第30军,在军长池峰城指挥下,和陈鼎勋指挥的国民党第45军、刘汝明指挥的国民党第68军、黄维纲指挥的国民党第59军、莫树杰指挥的桂系部队第84军共计5个军12个正规师,对新四军第5师“进剿”合围,妄图一举消灭新四军第5师。
新四军第5师师长李先念组织反顽作战,主要打击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国民党军暂编第1师,其他部队放而不打。王克勤所在的第30军27师尽管已随军南下,进入作战南区,但不是新四军第5师的打击对象。
1942年5月1日,国民党第5战区5个军奉命采取逐步推进战术,向新四军第5师展开进攻,跟进的国民党政特人员,深入中心区,编制保甲制度,组织“五家连坐”,培植土匪势力,杀害共产党的地方政府干部和抗日群众,破坏新四军第5师的抗日根据地。
为恢复被顽军占领的随南白兆山根据地,阻止他们进入安(陆)应(城)中心区,新四军第5师决定对国民党军暂编第1师发起反击。
6月5日,新四军第5师进攻进占圣场的国民党军暂编第1师第2团,歼灭第2团第3营全部,重创第2团其余各营。战斗中,受暂编第1师指挥的第5战区独立第1支队戴焕章部,虚放枪炮保持“中立”,还接济新四军大批弹药。
在圣场歼灭蒋介石嫡系部队暂编第1师后,新四军第5师只用第13旅45团和随南支队,驱赶王克勤所在部队第30军27师。刚听到枪声,国民党军第27师79团8连连长便命令王克勤用机枪掩护撤退。
王克勤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回头一看,发现连长和其他官兵早跑光了。他见此情景,十分迷茫:该打的日本人不打,不该打的新四军偏去打,打又像不打,不打又天天在打。他不知道上面搞什么名堂。突然,王克勤有了一种被羞辱的感觉,端起机枪朝空中就是一阵子扫射,枪声激烈。45团和随南支队包抄上来,王克勤成了新四军的俘虏。

王克勤曾聽长官们一再讲,新四军杀俘虏。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新四军非但没有杀他,还待他特别好,派好几个人和他谈话,讲团结抗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道理,解释共产党、新四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讲新四军宽待俘虏政策。如果愿意回原部队,新四军就放他回去。
王克勤回到了原国民党部队8连后,8连的士兵围了过来,问这问那。王克勤就把在新四军那里的见闻和受到的待遇,跟兄弟们都说了。连长知道后,把王克勤叫去大骂了一顿。
王克勤第二次当俘虏是在平汉战役中。
1945年10月,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企图迅速控制华北等地的战略要地和交通线,从而打通进入东北的通道并抢占东北。10月24日至11月2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平汉铁路邯郸以南地区,对来犯的国民党军进行大规模歼灭战。此役,我军一举歼灭了沿平汉路北犯的王克勤所在部队国民党第30军,以及国民党第40军,共4万余人,俘虏了国民党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40军军长马法五、副军长刘世荣、参谋长李旭东等。
王克勤是被晋冀鲁豫军区太行军区第1支队第10团1营俘虏的。时任10团团长的向守志回忆说:“邯郸战役诱发原因,是国民党军下山抢夺人民抗战胜利果实。当时,其先头3个军7个师,10月下旬侵入我邯郸、磁县地区。晋冀鲁豫军区被迫集中太行、冀南、冀鲁豫三个军区主力6万余人,与其会战于漳河以北、邯郸以南地区,歼敌4万余人。战役中,我第10团从24日起参加了攻打星山和王庄的战斗。在王庄战斗中,1营担任主攻,王克勤在战斗中被我1营俘虏。”
1946年,王克勤回忆自己在王庄战斗中被俘情景时说:“去年打平汉线,师长头三分钟就跑了,我知道又得打败仗了。别的兄弟都在担心害怕,我却满不在乎,还在地里挖花生吃。八路军冲过来了,我就把机枪给他了。”
第二次被俘后,王克勤自愿要求参加解放军,成为了一名解放战士,被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8旅52团1营1连1排。王克勤的人生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王克勤和他的“三大互助”
王近山决定开展“诉苦复仇运动”,抓好王克勤这个典型
平汉战役后,一大批解放战士编入部队。如何迅速将俘虏兵转变为人民战士,摆到了各级指挥员面前。
52團1营召集各连干部开会,研究具体办法。在汇报部队官兵思想时,1连指导员汇报说:“我们连有个王克勤,在国民党那边当了许多年的大头兵,满脑子乱七八糟,情绪低沉,背后净跟新解放战士瞎叨叨。最难改造的,这种人。”
指导员讲到这里,意识到讲王克勤的缺点讲多了,马上叹了一口气,补充说:“这个人,成分倒不错,讨过饭,受过苦,机枪打得顶好,别人都叫他‘机枪圣手’。”
会后,1营教导员武效贤来到了1连,走进了1排驻的院子,看见战士们围着一个大个子,聚精会神地像看马戏团演把戏一样,认真得很。
武效贤悄悄凑过去,看到那个大个子眼睛上蒙着一条白毛巾,头高高仰着,两手正摆弄一挺新缴获的机枪。只见他一件件地拆下来,放在白布上,拆完后,又一件件地装上去。他摸着每一个小零件,熟练得简直没法形容。等机枪重新装配好,他把蒙在眼睛上的白毛巾扯掉,说:“你们检查吧,保证不差分毫!”
王克勤高兴地仰起头,眼睛向人们扫视了一圈,目光与武效贤一碰,立即低下了头,本来想说什么,话到嗓子眼,又咽了下去,不自然地拿擦枪布擦着手指上的机油。
武效贤让王克勤坐下来,打量着王克勤,他黑黑的脸膛,威武中透着憨厚。交谈后,武效贤回到连部,对连长和指导员说:“王克勤出身苦,人挺可爱,虽然他当解放战士出于自愿,但对我军还是不了解。所以,他对前途悲观,性格孤僻,不合群,不轻易相信人,冷眼观察一切。”
武效贤对连长、指导员讲了王克勤思想上的“三个疙瘩”:一是不服气。国民党军武器装备好,王克勤用的机枪是加拿大造的,根本不卡壳,八路军有什么?几支破三八大盖,军装也破破烂烂,他认为当了俘虏是“不走运”。二是不信任。他认为自己是你八路军的俘虏,你会信任他,把他当老兵一样当同志一样对待?三是不上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