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四次致信李淑一
作者 刘旭
发表于 2023年2月
1959年6月,毛泽东与早年挚友柳直荀的夫人李淑一合影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这是毛泽东1957年5月11日以《游仙(赠李淑一)》(1963年12月最后定名为《蝶恋花·答李淑一》)为题写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词,该词是写给当时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李淑一的。这首词为抒发悼念情感之作,寄托了毛泽东对原配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与友情,也表达出一代伟人对烈士遗孀和昔日老友的关爱。此词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奇特而瑰丽的联想,以精练的语言和深厚的感情,充分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高度赞扬了革命先驱生死不渝的高尚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把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到底。显而易见,毛泽东与柳直荀、李淑一夫妇的关系非同一般,这首词的背后也蕴藏着一段非常感人的伟人情怀。

“何日平胡虏, 良人罢远征”

李淑一又名伯仪、守一、桐园,1901年6月2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书香门第,为家中长女。其父李肖聃为晚清秀才,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24岁赴日留学期间结识杨度、杨昌济(毛泽东的恩师兼岳父)、杨树达、陈衡恪等进步学者。李老先生一生廉洁正直,重义轻利,不乐从政。他曾力保杨开慧进长沙福湘女中就读,也曾积极支持爱婿柳直荀的革命活动。柳直荀牺牲后,他曾作诗抚慰女儿李淑一,谓:“人寿难百年,所贵垂英声。”其言亲切感人,其情至爱至深。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称李肖聃为“老师”,并几次在给李淑一的信中附笔问候先生。毛泽东还曾派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二人到长沙看望李肖聃先生。李老先生的品德为人,对李淑一的影响很大。家学熏陶,又使李淑一从小勤奋好学,具有很深的古典文学修养,后来卓有建树。

李淑一和杨开慧是1920年在长沙福湘女中念书时相识并成为好朋友的。杨开慧思想进步,学习努力,生活朴素,为人豁达乐观。她经常向李淑一宣傳妇女解放、婚姻自主的道理,对李淑一的影响甚大。杨开慧英勇就义后,李淑一曾多次去看望杨的母亲,并屡次深情地对杨老夫人说:“开慧牺牲了,我就是你的女儿。”毛泽东在写下《蝶恋花》的同时,特地委托李淑一在暑假或寒假到板仓代他看一看杨开慧墓。而李淑一也正是经过杨介绍才与毛泽东的革命战友柳直荀认识的,从这段历史来看,她也应该是在那个时期与毛泽东结识的。李柳两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在李淑一心目中,柳直荀是一个不浮夸,对人诚恳,遇事沉着勇敢的好青年;在柳直荀的眼中,李淑一则是一位好读书,既有新知又有旧学的负责任的贤淑女子。当时柳直荀边读书边开展爱国运动,经常寄些革命宣传材料给李淑一看,在其影响下,李淑一也积极参加一些进步学生运动。他们交往日深,感情日笃,有李淑一于1922年写的《怀友》诗为证:“旧雨乖违久,明艰信转迟。那堪征战日,又赋别离诗。红叶知人恨,青灯笑我痴。同习不知处,何以寄相思。”1924年10月30日,李淑一与柳直荀结婚。婚后不到3年,柳直荀离家参加革命,李独自在家教书,养育子女。遗憾的是两人再也没有见面。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李才知道柳早在1932年就已经离世。

柳直荀也是湖南长沙人,为毛泽东早年的战友加挚友。柳直荀1898年11月3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中兰村,其父柳午亭学贯中西,曾执教于日本陆军士官大学。柳直荀自幼得到父亲严格系统的教育指导,1912年考入长沙广益中学,后考入雅礼大学预科。在此期间,他结识了教育界进步人士杨昌济,以及毛泽东、何叔衡、张昆弟等人,并在毛泽东等影响下开始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1919年5月27日,毛泽东等组织的湖南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柳直荀是学联的领导成员之一。1920年10月,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2月经何叔衡等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婚后,柳直荀一边办协均中学,一边参与领导学生运动,曾根据党的指示到湘潭等地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7月,北伐军攻占长沙,柳直荀当选为新成立的湖南省政府委员,并任省农民协会秘书长,为推动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立即发表声讨蒋介石的联合通电,号召民众与国民党新军阀作坚决的斗争。

柳直荀

1927年5月21日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当天,他迅速发动农民自卫军奋起抵抗,组织数万农军围攻长沙。同年7月,他与郭亮等人经武汉到达南昌,被党组织编入贺龙的部队,参加南昌起义,后随军南下广东,不久被党派往上海、天津等地从事秘密斗争。1928年9月任中共顺直省委秘书长,参加了周恩来主持的中共顺直省委扩大会议。1929年冬调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不久又任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长和中共中央军委特派员。

本文刊登于《党史博览》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