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格林卡时期”俄罗斯艺术音乐的瑰宝
作者 孙兆润
发表于 2023年2月

西方音乐史叙事中往往以格林卡创作高峰期作为俄罗斯艺术音乐的纪元。俄裔美国作曲家、钢琴家、德波尔大学作曲、音乐史学教授齐尔品(Alexander Nikola-yevich Tcherepnin, 1899—1977)指出:“外国人了解俄罗斯音乐始于格林卡,他们非常喜欢他的音乐,而至于格林卡之前的时期,他们也只是听说过而已……”实际上,如果以1735年意大利歌剧引进俄罗斯为起点,俄罗斯艺术音乐的发展在格林卡之前已经经历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18世纪下半叶,彼得大帝融人泛欧文明的政策得到了有效的延续,俄罗斯帝国加快了促进科学和艺术发展的脚步。在此期间,俄罗斯第一批大学、图书馆、剧院、公共博物馆和相对独立的新闻界应运而生。在俄国启蒙思潮的影响下,俄罗斯作曲家学派初步形成,代表人物有:瓦西里·阿列克塞维奇·帕什克维奇(1742—1797)、马克西姆·索宗托维奇·别列佐夫斯基(1745—1777)、伊万·叶甫斯塔夫耶维奇·汉多什金(1747—1804)、德米特里·斯捷潘诺维奇·博尔特尼扬斯基(1751-1825)、叶甫斯季格涅·伊帕季耶维奇·福明(1761—1800)、米哈伊尔·马特维耶维奇·索科洛夫斯基(1756-1795)、米哈伊尔·阿列克塞维奇·马丁斯基(1750—1820)等。这些作曲家都是俄罗斯“前格林卡音乐时代”重要的作曲家,其中汉多什金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小提琴演奏和创作领域,被称为“俄罗斯小提琴艺术的奠基者”,其他几位作曲家的创作大都集中在俄罗斯喜歌剧(Русская кнмическая комическая опера)体裁上。

一、以喜歌剧为中心的俄罗斯作曲家的创作探索

18世纪70年代,是俄罗斯歌剧时代的开启,表现在俄罗斯歌剧早期形态——喜歌剧体裁的创作探索上。“1760年末至1770年初,俄罗斯戏剧文化中出现了一种新的流派——喜歌剧。它是在俄罗斯流行的法国喜歌剧(影响更大)和意大利喜歌剧影响下的产物。

根据俄国作家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波波夫(1742—约1790)的剧本创作的《阿纽达》于1772年8月26日在“皇村”为叶卡捷琳娜二世上演,被认为是第一部俄罗斯喜歌剧的诞生,但是遗憾的是歌剧的音乐作者不详,音乐素材也没有保存下来。俄罗斯喜歌剧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位沙俄时期的作曲家的创作中。

(一)米哈伊尔·马特维耶维奇·索科洛夫斯基

俄罗斯小提琴家、作曲家、指挥家、声乐教师。18世纪70—80年代曾任莫斯科“麦多克斯”剧院乐队小提琴手,另外在莫斯科大学音乐课程中担任声乐教员。

他根据俄国剧作家亚历山大·奥尼西莫维奇·阿布列西莫夫(1742—1783)的剧本创作的三幕喜歌剧《磨坊主一巫师、骗子和媒人》于1779年1月20日在“麦多克斯”剧院首演。这部歌剧占据舞台中心位置的是普通百姓,民歌在歌剧音乐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剧本作者阿布列西莫夫为曲作者提供了大量民族旋律素材,这让这部歌剧具备了一定的民族性,为之后格林卡民族主义歌剧的创作,特别是达尔戈梅日斯基的《水仙女》开辟了道路。1792年,歌剧辗转到圣彼得堡首演,成为当时非常流行的歌剧,是18世纪俄罗斯歌剧的代表作品。1915年在莫斯科复排过由里姆斯基.克萨科夫编排的版本(又增加了民歌素材)。俄罗斯侨民音乐家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车列普宁1873—1945,齐尔品之父)1925年在侨居法国时曾为侨民音乐家们的演出重新编写过音乐。

索科洛夫斯基的妻子、次女高音歌唱家娜塔莉亚·瓦西里耶夫娜·索科洛夫斯卡娅在这部歌剧中出演农民的妻子费吉尼亚。其他角色如农民安库京由男低音叶戈尔·伊万诺维奇·扎列什金(1749—?)扮演,农民女儿阿纽达由女高音雅科夫列娃(全名、生卒不详)扮演,农民女儿阿妞达的未婚夫费利蒙由男高音雅科夫·叶梅利亚诺维奇·舒舍林(1753—1813)扮演,磨坊主法杰伊由男低音奥若金(全名、生卒年不详)扮演。这些演员都是俄罗斯早期歌剧歌唱演员和戏剧演员,比如扎列什金还在帕什克维奇的歌剧《圣彼得堡的商场》(1782)中出演角色。

(二)瓦西里·阿列克塞维奇·帕什克维奇

乌克兰裔作曲家、小提琴家、指挥、声乐教师。1756年进入宫廷,先后效力于沙皇彼得三世及其遗孀叶卡捷琳娜大帝。1763年,任圣彼得堡剧院管弦乐队的小提琴手,1789年成为宫廷乐队首席。后来在圣彼得堡“皇家宫廷歌手合唱团”教授小提琴和唱歌。1780—1783年,领导卡尔·克尼珀剧院。

除了负责宫廷舞会音乐的创作之外,帕什凯维奇的写作领域主要是喜歌剧,其代表作有《马车上的不幸》(1779)、《与孩子们在一起的费杜尔》(1791)、《吝啬鬼》(1782),以及与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萨尔蒂和卡洛·卡诺比奥一起创作的俄国爱国主义题材歌剧《奥列格的初始权利》(1794)。在《吝啬鬼》中作曲家创作出将欧洲形式与典型的俄罗斯旋律相结合的音乐。制作豪华的歌剧《费维》根据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剧本创作,1786年4月19日在皇家埃尔米达日剧院上演。《马车上的不幸》的思想内容具有明显的民主倾向,作曲家怀着极大的同情刻画了普通农民的形象,讽刺了农奴地主的崇洋思想。《与孩子们在一起的费杜尔》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歌剧之一。歌剧序曲(“交响乐性质”)、合唱部分和个别歌舞都是以俄罗斯民歌主题为基础的,整部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

帕什克维奇根据米哈伊尔·马丁斯基的剧本创作三幕喜歌剧《善有善报》(1782),又名《圣彼得堡商场》于1782年12月26日在圣彼得堡上演,“这部歌剧是18世纪俄罗斯讽刺作品的最高成就之一。这不仅是一幅精彩的风俗画,也是对商人、骗子、放高利贷者等丑恶嘴脸的无情揭发和艺术谴责。”

作品巧妙地运用了俄语日常生活的语言方式(包括商场卖家和顾客的尖叫声),并使用了意大利喜歌剧的创作技巧,“帕什克维奇的歌剧风格与意大利歌剧(opera-buffa)相似,但与之不同的是,他的作品的喜剧情境往往被模糊的悲剧场景所笼罩。他的歌剧充满了对流行歌曲的引用,这些歌曲后来成为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歌剧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刊登于《音乐生活》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