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视角下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分析
作者 马克 许心怡
发表于 2023年2月

中国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富有隽永的艺术美感。当下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许多古典诗词内容融合在现代音乐艺术中,形成了一类新的声乐形式。利用当代流行音乐方式演绎与诠释古代诗词,既能起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又能帮助国人树立文化自信。演唱古典诗词艺术歌曲需着眼诗词自身的美学特征,通过结合诗词美与演唱美,给受众带来更好的艺术体验。

一、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发展脉络

古诗词艺术歌曲由古诗词及当代音乐两者融合而成,其中古诗词是核心内容,音乐则是进行古诗词表达的基本方式,古诗词的寓意承载了音乐的本质表达,音乐特质则体现在演唱过程中。古诗词艺术歌曲之所以能在当代音乐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原因便在于其兼具诗歌内涵与音乐的多样表现形式,一方面承载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本质追求,另一方面满足了当代人的音乐需求,传承下来的优秀古诗词大都情绪深刻、脉络清晰,具备大多数当代诗歌所无法达到的表现力,以适宜的音乐形式对古代诗歌进行再创作与演绎,可达成独到的音乐美感与艺术美感。古诗词艺术歌曲随着中国现当代歌曲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展现出新的生命力。20世纪初,五四运动及各类爱国运动兴起时,便已经有人开始结合传统诗词艺术进行音乐再创作,部分从西方留学回来的音乐人以西方音乐表现形式融合中国诗词文化内容,并基于中国艺术特质展开创作尝试。刘雪庵、黄自等作曲家都从古诗词中取材,融合中国古代、现代和西方音乐形式,形成新技术条件下对古典诗词的新演绎,《长相思》《大江东去》《花非花》等作品的诞生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推向了新的节点[1]。

二、美学视角下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特征

演唱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时,要提升演唱质量和美学效果,需要具体了解此类型歌曲的演唱特征。诗词歌曲有着如下三大主要特征。第一,演唱时需展现出作品本身的音律之美,中国古典诗词在创作时便讲究合辙押韵,对文字形式上的音韵美十分重视,音律美也是大部分现存古典诗词的共同特征。这要求基于古典诗词进行歌曲创作时需将歌曲节奏同诗词本身的韵律相结合,协同一致呈现更美好的旋律。第二,演唱时需对诗词具备的意境美予以呈现。古典诗词呈现了创作者在创作时的所见所忆所念所感所言,是作者个人思绪与其所处环境的整体呈现,作品体现了创作者个人鲜明的情绪意味,演唱者应尽量与诗词本身的创作情绪相协调,以达到音乐及诗词共同具备的“共情”效果。第三,演唱者应在充分尊重、理解原作的前提下,将自身理解融入演唱中,当代音乐的发展使得表现音乐的技术形式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其中的情绪内核是鲜明且贯穿古今的。对有实质内容的古典诗词再创作时,创作者及演唱者应以严谨视角基于词曲的时代特征尽可能把握其中的情绪内核,并基于当代社会公众的情感体验寻找古今共通处,做到对情绪内核、意境细节、诗词旋律与音乐表达方式上的双轨并进[2]。

三、美学视角下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分析

(一)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韵律美、行腔美

中国古典诗词具有多元美学特征,在演唱时首先要注重诗词本身的韵律美。韵律美是古诗词的典型特质,不论绝句还是律诗,都十分讲究词语间的平整和诗词的整体押韵。

本文刊登于《音乐生活》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