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剧《金沙》的艺术特征
作者 刘楠楠
发表于 2023年2月

音乐剧是一种集音乐、戏剧、诗歌、舞蹈以及舞台艺术等诸多元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提到音乐剧的诞生,它起源于19世纪末,“古典音乐”与“通俗表演”的结合是它的主要表现元素。经过百年的历史发展,音乐剧已成为大众流行、结构严谨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一,与流行音乐相比,音乐剧有着戏曲、歌剧等传统艺术体裁一脉相承的戏剧情节、舞台设计等元素,相对严谨的框架形式与艺术要求,似乎彰显着一副“生人勿近”的态势。另一方面,与传统歌剧形式相比,为达到商业化与传播的目的,音乐剧不得不摒弃某些缀饰,戏剧与音乐的融合方式从宫廷走向市井,从严肃走向通俗。在创作理念上,流行文化与古典文化不断地碰撞,在对立中寻求融合与统一。音乐剧传入中国以来,始终是一种外来事物形象的体现,中国的音乐剧创作者也在积极探索着音乐剧的本土化创作,这种融合式的探索也是中国音乐剧创作的主要方向,多年来经过反复尝试也有一些经典的本土化作品诞生,音乐剧《金沙》便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其创作理念、故事设定、流行元素的运用等方面,都能给予我们一定的启示。

一、从《金沙》的创作背景看音乐剧创作的文化观

一般来说,音乐剧的创作会倾向选择与都市人生活更为接近的题材,这样的题材轻松、通俗,内在的娱乐性能吸引更多的受众,从而进行市场化的推广。《金沙》的创作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音乐来展现故事情节以及故事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质与哲学性思考。基于这一特点,它优先选择了历史题材,但又运用戏剧的手法在基于历史文化之上,赋予故事更加奇幻的色彩。

故事题材源于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城西苏坡乡金沙村出土发现了一座“金沙遗址”,考古人员在遗址中发现了千余件珍贵的文物,从而揭开了距今3200年—2600年远古蜀国的神秘面94纱。这一发现迅速引发了世界考古界的高度重视,一时间成为大众的焦点,更引起了诸多文化人士的关注。作曲家三宝与编剧关山将“金沙遗址”作为题材,以古蜀国文化为背景创作了音乐剧《金沙》。《金沙》的故事发展不是线性叙事,采取了倒叙和“穿越”的手法,男主人公“沙”作为考古学家来到了“金沙遗址”,在“木头丑”的指引下打开回忆之门穿越了时空,穿梭于古蜀的战场、祭祀和日常生活,并遇见了“金”。

本文刊登于《音乐生活》2023年1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