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从大自然中寻找和发现艺术的灵感,以及发明和创造的习惯。许多在大自然中不起眼或没有价值的东西,却能够被泰国人当作原材料,用来制作各式各样奇特的工艺品。例如,水灯节上,他们拿芭蕉叶折叠、缝制成水灯;火箭节上,砍削蒿枝杆并捏成“火箭”;用棕榈叶和蒲葵叶编织帽子、斗笠、烟卷、纱罩、钱包、鱼篓等;用贝多罗树叶刻写佛经、书籍等。这些造型各异、充满手工艺术气息的物品非常有趣,同时体现了泰国人的生活观和生命观。
蒲葵:多功能的原材料
蒲葵是棕榈科的常绿乔木,主要生长在热带地区。在适合的气候、温度、土壤等条件下,它们能够自然生长数百年之久。根据资料,蒲葵在亚洲大陆有五六个品种,其中泰国有三个品种:寺庙蒲葵,原产于斯里兰卡,平常又被称作哈利·波特棕榈,通常种在寺庙里;沼泽蒲葵,原产于孟加拉国、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以及太平洋岛屿,在泰国南部很常见;还有一种原产于泰国的本地蒲葵,随处可见,人们对它们有各种各样的称呼,如黑蒲葵、白蒲葵等。
蒲葵除了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外,它从根部到顶部还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它的根部、叶柄和种子具有药用功能,人们拿来食用,能够去火、止汗、治感冒甚至抗癌;拿来焚烧之后捣碎研成粉末,可成为“外敷药膏”,用于消炎、肿痛、挫伤等各种症状。此外,叶柄还可以加工成葵扇和蓑衣。蒲葵木剥去皮层后削成线条,晒成半干,用来制成家用器具,如箩筐、篮子、木匾、木夹等。蒲葵的叶子与贝多罗树的叶子一样,通过烘干、刨平、裁剪,用尖铁在上面进行刻写,上墨后打捆装订,成为经书,可保存百年不烂。而蒲葵顶部的嫩叶,则可以用来编织成抓虾的网兜或各种精美的小手工物件。

可见,蒲葵是一种多功能的原材料,它的每一部分都有用途,能够对人类和环境产生益处。但非常可惜的是,目前泰国蒲葵的数量减少了许多,因为许多人砍伐、利用蒲葵之后没有进行再种植,使得大自然中的蒲葵数量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为了更好地保护蒲葵,也为了更好地保护国家森林资源,泰国通过法规条例,在一些农村地区如巴真武里府那尼县的布帕拉镇旺摩村、布帕拉村、坤斯里村等地,设立了蒲葵保留林,提倡保护蒲葵。但仅仅保护是不够的,如果不进行广泛种植,当前的蒲葵仍然不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鱼的崇拜
鱼是一种外形美观的动物,有简约的轮廓线,非常容易辨识。从远古时代起,鱼就影响着世界各地人们的文化观和崇拜观。由于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鱼经常被各民族当作图腾或象征,其文化内涵隐藏在民族哲学中。例如,韩国国旗和国徽中的太极图,就是两条阴阳鱼,它们首尾相连,追逐旋转,形成圆圈。中国人流行佩戴玉鱼,如果想招财进宝,就雕刻一对玉鱼来装饰厅堂,表示“连年有余(鱼)”“富贵有余(鱼)”。而佛教里的法器木鱼,源自于“鱼昼夜不合目”的说法,以直鱼形或圆鱼形刻木,敲击作为警示。泰国人同样对鱼产生崇拜,考古队在清迈府山甘烹区的古石上发现了鱼的形象,这是一对鱼倒挂的图案,有专家推测说,其灵感可能来自中国的阴阳图,它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和万能吉祥,保护人们免受一切邪恶。
世界各国的神话传说中,对鱼文化的理解既有相同又有差异。如日本人的传说认为鳗鱼是神圣的鱼,它们充当着居住在神庙里的神灵的交通工具。泰国人的传说也认为,居住在神庙里的神灵以鱼出行,因此神庙多沿着河畔、支流、沼泽、湖泊而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