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题名会有时
作者 齐吉祥
发表于 2023年2月

在我国古代,“金榜题名”是人生四大喜事之一;到了现在,当有同学考试得了优异的成绩或考上了理想的学校,会被称为“金榜题名”;一些企业业绩突出,进入专业评比排行榜,也会被誉为“金榜题名”。为什么古往今来,人们都这么看重“金榜”呢?“金榜”是什么呢?

原来,金榜跟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息息相关。科举考试的最后一考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结束后,要张贴皇榜来揭晓考生的名次,因为皇榜是用黄纸做成的,所以就有了“金榜”之称。

古代为什么要举行科举考试?科举考试是怎么进行的?它在古代起到了什么作用?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问题哟!

古人也要参加考试吗

科举是从隋唐至明清时期,朝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个创举。

隋朝的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人,他希望全国的人才都来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然而隋初时,朝廷选拔人才用的还是九品中正制,这种制度有着严重的弊端,大量真正的优秀人才被埋没了。

九品中正制不用举行考试,而是由中央委派一批官员负责选拔、推荐人才,这些官员就控制了人才的推荐,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只推荐自己的亲属或他们小圈子里的人。被选上的人掌握着权力和钱财却没有真才实干,有的甚至品德败坏,使得官场风气一片浑浊。为改变这种情况,隋文帝下令对所有被举荐上来的人进行统一的考试,择优录取,授予官职。

隋煬帝继位后设置了一个以考试文辞为主的“进士科”,成为我国科举制产生的标志。参加考试的人不需要他人举荐,可以自行报考,按考试成绩决定是否被录取。

科举把读书、应考、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在一起,打破了以往只看出身门第的选拔方式,为普通民众开辟了一条上升的通道,在当时来说是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

隋代的科举考试举行的时间不固定,考试方法也不完备,只是科举制度的雏形。

本文刊登于《奇妙博物馆》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