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精神高地
《人民日报》原总编辑李庄是中国新闻工作者中抗美援朝战地采访第一人。1950年7月,他曾与法国《人道报》马尼安、英国《工人日报》魏宁敦组成国际记者团,最早奔赴朝鲜战场采访。1950年12月至1951年3月,李庄率人民日报社记者第二次赴朝采访,其间九十九天共写下了七十二篇战地日记,2006年结集出版为《李庄朝鲜战地日记》(以下简称《日记》)。这本日记,由于具有鲜明的历史印记和真实的现场感,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抗美援朝战场与后方的生活,不仅是当今数字化时代深度阅读的好读物,也是党史教育的宝贵文献。
《日记》通篇充满浓郁的爱国之情。李庄多次提到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思念。如1951年2月3日,李庄在一座独立的草房中防备空袭,与房间里休息的两个志愿军战士谈话,了解到他们在外国经常怀念祖国,“战士们吃到从国内运来的粮食,说‘这是祖国的粮食’。过年了,每人喝到一点点酒,说‘这是祖国的酒’”。對此,李庄不禁感叹,在这些远离国土的战士们心中,“祖国,真是响亮啊!”次日通过他人的介绍,李庄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战士们现在不是想家,而是想国。从国内带来的一纸一字,都感觉宝贵,一点消息,都十分珍贵”。
除了对志愿军战士们的爱国情怀的反映外,《日记》也有对朝鲜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的颂扬。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