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通儒饶宗颐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当代国学大师饶宗颐先后与钱锺书、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钱锺书说他是旷世奇才,季羡林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法国汉学家说“他是全欧洲汉学界的老师,当代最伟大的汉学家,一代通儒”。
饒宗颐1917年8月9日出生于广东省潮安县城(今潮州市湘桥区)。他的家族富甲一方,家学渊源更是深厚,父亲饶锷是一名学者,在家乡建起了当年潮州最大的藏书楼“天啸楼”。少年时,饶宗颐感觉学校的教育并不适合自己,宁愿独自一人躲进天啸楼里自学。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饶宗颐打下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根基,培养了超强的自学能力。
1930年,饶宗颐以优异成绩入省立金山中学,总有“吃不饱”的感觉,因不愿浪费时光,仅读一年便辍学。其间,古文教师王弘愿指导他“学古文要从韩文入手”,对饶宗颐影响颇深。其时,饶家常常高朋满座,如文学青年冯印月、冯瘦菊,诗人柯季鹗、戴贞素,画家王显诏、杨栻,词学大家詹安泰等,都是饶家的常客。十六岁开始,饶宗颐便继承先父遗志,续编其父饶锷的《潮州艺文志》,后刊于《岭南学刊》,这成为他踏入学术界的第一步。1935年,由著名学者温丹铭举荐,年仅十八岁、仅有初中肄业学历的饶宗颐破格被聘入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中,专职艺文纂修。他几乎将馆里收藏的所有地方志都看过,这段编纂地方志的经历对于他后来百科全书式的学问体系的构建起到基础性的影响。

登录后获取阅读权限
去登录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