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的特别题款
作者 鲁建文
发表于 2023年2月

在徐悲鸿纪念馆参观,只要稍加留心,便可发现不少作品的题款中都有着“静文爱妻保存”的文字。从徐悲鸿与廖静文结合的时间来判断,有的是创作时写下的,有的则是后来添加的。中国画的题款一般都是注明主题、创作日期以及作者名号之类,而徐悲鸿为什么要加上这项与众不同的内容呢?据廖静文晚年回忆,这里面其实蕴藏着她与徐悲鸿真挚、坚定、纯洁、无私的爱情故事,也包含着徐悲鸿对她的一种无比的深情。

廖静文是1943年与徐悲鸿先生相识的。当年,由徐悲鸿发起的中国美术学院筹备处招聘图书管理员,正在桂林一家文工团工作的廖静文以笔试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来到筹备处后,她便工作在徐悲鸿先生的身边,负责其带来的四十大箱藏书和藏画的管理。遇上筹备处举办画展,人手紧张,她便充当徐先生装裱国画、制作油画框的帮手,两人配合得相当默契。工作之余,她还经常去看徐先生作画,帮助做些研墨、铺纸、印章之类的工作,一并学习书画知识。当时徐悲鸿与妻子蒋碧薇感情破裂,已独居七年,生活过得十分艰难。廖静文便主动帮其洗洗衣服,做些家务。徐悲鸿对初出茅庐的廖静文也相当关心,特别是在廖静文的一次患病中,他亲自求医问藥,无微不至给予照料。这样,你来我往,两人便慢慢产生了感情,经常相约晚饭后去散步。一次,徐悲鸿对廖静文说:“静文,近来我心里有着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冥冥之中有人将你送到我的身边,让我变得越来越依恋你了,你似乎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廖静文情不自禁地回答:“先生,我也不知为何自己变得对您是如此的依恋了,您好像在我的心中打开一个新奇的感情世界,但是……”廖静文没有把话说完,但徐悲鸿已经明白,当时廖静文才二十岁,自己却是四十八岁了,两人真要结合,还有一道巨大的年龄坎要过。

随着他们的深入接触,这道坎好像已经消失了。但廖静文却突然收到了父亲和姐姐的来信,不许她继续在徐先生的身边工作。信中说,他们收到了蒋女士指责她的信,决不能做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来。当晚,廖静文无法入睡,脑海中萦绕着一连串的问题。她想,大概蒋碧薇女士现在已经回心转意,盼望重新回到徐先生的身边,因此,自己必须尽快离开这里,决不能成为他们之间的“绊脚石”。于是,她一骨碌从床上起来,在灯下给徐先生写了一封告别信。她在信中说:“请原谅我不辞而别,无论如何,我不能再留在这里了,虽然,我是多么的愿意在您的身边工作。我始终尊敬您,了解您,同情您,并感激您给我那么多关怀和温暖。在我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益和鼓励。我衷心希望您继续寻找与蒋碧薇女士和解的可能,我觉得她现在能回心转意。”第二天清晨,徐悲鸿见信后,知道廖静文已经走了,立马便追。还真是上天眷顾,有意不让这对有情人分开。正当廖静文举步上船时,徐悲鸿便已经出现在她的跟前。他对廖静文说:“静,我怎么还能跟蒋碧薇和好呢?你太天真了。

本文刊登于《书屋》2023年2期
龙源期刊网正版版权
更多文章来自
订阅